區塊鏈技術就像當初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改造一樣,商業模式或者企業將會被重新定義。
原標題:區塊鏈解能源互聯網之困?
來源:中國科學報
作者:李惠鈺
區塊鏈技術就像當初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改造一樣,商業模式或者企業將會被重新定義。
什么是能源互聯網?它可以理解為通過先進的電力電子技術、信息技術和智能能量管理技術,將大量的微電網互聯互通起來,最大限度地實現能量、信息的流動和互通,最終實現能量對等交換與共享的網絡。
什么是區塊鏈技術?它就像一個數據庫賬本,可以記載所有的交易記錄,并且能讓每個人均可參與數據庫的記錄,是一套去中心化、公開透明、不可篡改、可信任的數據庫技術方案。
那么,當時下最熱門的兩大技術領域碰撞在一起,又能發生什么化學反應?區塊鏈是否能解能源互聯網之困,還是只是概念炒作?
為什么需要區塊鏈
在近日召開的2016中國能源互聯網峰會上,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史玉波表示,“十三五”期間,能源互聯網行業發展預計將維持18.5%的增長率,成為改革創新發展的強勁引擎之一。
能源互聯網有三大內涵:從化石能源走向可再生能源;從集中式產能走向分布式產能;從封閉走向開放。這也意味著,未來能源行業的發、輸、用、儲及金融交易等環節都將會發生巨大變化。
在此次峰會上,中國能源研究會與埃森哲公司聯合發布了《中國能源互聯網企業高管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近百名現任中國能源生態圈企業高管普遍認為,能源互聯網將對現有中國能源產業鏈產生沖擊,產業鏈的變局首先來自需求側。
但這些受訪高管對轉型創新大多持謹慎態度,對于如何捕捉能源互聯網技術帶來的協同效應和市場機遇,他們在戰略層面上并未做好充足準備,大多數企業尚未有效激活并聯通各類數字化應用。
實際上,能源互聯網看似美好,但具體操作起來,從電網公司、專門的調度機構等電力從業者,到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監管部門,都會覺得很頭疼。因為新的電力價值鏈需要新的技術,更需要新的體制以及商業模式來支撐,而這恰恰都是目前能源行業所缺乏的。
那么,作為比特幣底層技術的區塊鏈,為何會在高技術門檻、資本密集型的能源行業中躥紅呢?
“區塊鏈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用積極的方式重建全新的信用體系,這個信用體系不是靠政策、規章、制度建立的,而是靠客觀的技術建立的。”北京大學區塊鏈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朱皞罡表示,區塊鏈技術使得能源互聯網產生的數據不容易被篡改,就像是在數據上加蓋了一個時間戳一樣,事后各方都不可抵賴。
實際上,區塊鏈就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個數據塊中包含網絡交易的信息,用于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區塊鏈用數據區塊取代目前互聯網上對中心服務器的依賴,數據變更或交易項目記錄在云系統上,數據可在傳輸中自我證明,從而超越傳統意義上依賴中心的信息驗證方式。
通俗一點說,區塊鏈就是利用計算機程序在全網記錄所有交易信息的“公開大賬本”。在信達證券能源區塊鏈首席專家曹寅看來,區塊鏈技術就像當初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改造一樣,商業模式或者企業將會被重新定義,大批應用型區塊鏈“獨角獸”有望出現。
作者:李惠鈺 來源:中國科學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