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為期3天的2016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中國光伏大會暨展覽會同期閉幕。600余家中外新能源企業競相爭輝,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風光盡顯。在霧霾籠罩的北京,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業者審視自身發展現狀,探討未來行業方向——立足應對氣候變化,行業定位與發展節奏成為熱議話題;面向“十三五”,補貼、電價、消納等關鍵詞不斷被提及。
原標題:“十三五”可再生能源需穩扎穩打
來源:中國能源報
作者:姚金楠
10月21日,為期3天的2016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中國光伏大會暨展覽會同期閉幕。600余家中外新能源企業競相爭輝,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風光盡顯。在霧霾籠罩的北京,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業者審視自身發展現狀,探討未來行業方向——立足應對氣候變化,行業定位與發展節奏成為熱議話題;面向“十三五”,補貼、電價、消納等關鍵詞不斷被提及。
致力于應對氣候變化
“金秋十月,霧霾繚繞的北京,希望風能大會能帶來一場大風,給北京透透氣。”在風能大會的開幕式上,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幽默開場。在風能和光伏大會相繼開幕的兩天時間里,10月18日、19日,北京市氣象臺連續發布空氣污染黃色預警。這場致使局地能見度不足500米的霧霾成為眾多嘉賓學者致辭、報告和主題發言的開場白。應對氣候變化、治理環境問題正在時刻鞭策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今年9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了關于《巴黎協定》的決定。
我國已向國際社會承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11月4日,《巴黎協定》即將正式生效。“加快發展清潔低碳的可再生能源,是中國推動經濟綠色轉型的新動力,是開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核心內容,也是中國落實《巴黎協定》、減排溫室氣體的必然要求。”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朱明表示,“十三五”時期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轉折期,根據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規劃的初步成果,到2020年,我國全部商品化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將達5.8億噸標準煤,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6.8億千瓦,年發電量1.9萬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27%。
補貼退坡合情合理
“6·30”以來,光伏行業的招投標價格屢刷新低。稍早前,2016年包頭1GW國家光伏領跑者基地12個項目開標,招標結果公示顯示,參與企業普遍給出的中標價格在0.52元-0.7元/千瓦時。“競價結果更讓我們看到了光伏產業的希望,證明了光伏發電作為未來主體能源的可能性。光伏發電是過去五年發電成本降低最快的新能源發電技術,從‘十二五’初期至今,硬件成本下降了約70%。”朱明指出,“十三五”時期,光伏行業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通過市場競爭的方式配置資源,推動光伏發電成本的下降和技術水平的上升,早日實現不依賴國家補貼的自我持續發展。
對此,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也表示,“作為一個剛剛走過萌芽階段、尚處于培育期的行業,現在的補貼是為了將來不補貼,而且補貼的幅度也在快速下降”。
與光伏相比,風電行業的成本下降速度相對緩慢。展會上,各風電制造企業新品紛呈,葉片在變大,風機重量卻在變輕,提升總體效率的解決方案層出不窮,“降低成本”、“為平價上網努力”是記者在各企業展臺上聽到最多的聲音。對此,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處長李鵬結合“十三五”風電產業規劃的核心內容指出,成本下降和補貼退坡將成為貫穿整個“十三五”風電產業發展的主旋律。
作者:姚金楠 來源: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