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熱發電獲得了理性且優越的政策支持。但這個猶如火箭發射般前進的產業已容不得半點失敗的余地。從業者都知道,他們走到了十字路口。
原標題:光熱生死抉擇
來源:能源雜志
作者:閆笑偉 李帥
十三世紀,蒙古滅金,德令哈并入蒙元帝國帳下。如今這是一座不足十萬人的小城,成立至今不過30余年歷史。盡管海子的一句“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讓其名聲漸起,但沒有改變這里貧瘠、荒涼的事實。
德令哈就這樣一直游離于聚光燈之外。夜晚九點后,除了偶爾傳來的馬達轟鳴,整座城市寂靜的讓人毛骨悚然。
然而近兩年,德令哈卻成為政府官員、專家學者、企業人士頻頻造訪之處。伴隨著光熱的逐漸興起,德令哈走進了能源企業、媒體的視野之內。而德令哈也因此獲得了一項新的稱號——世界光熱之都。
一座城市大張旗鼓地把未來寄托在一件正在開蒙的新興產業上,此前并非沒有先例,但這樣也讓德令哈的雄心不得不與光熱的興衰起伏捆綁起來。
以大唐新能源項目獲得發改委核準開始計算,光熱在國內準備歷程已近八年。但至今為止,多數落成的電站也均遇到相應問題,光熱尚無一個符合“安、穩、長、滿、優”運行的示范項目。相比之下,同樣為可再生能源的光伏、風力發電起步更早,推進較順利,產業化成熟,并相繼攻占了海內外的新能源市場。
然而,新能源的搶裝、裝機過剩、沉重的補貼負擔后,光熱的姊妹產業——光伏給中國的能源界樹立了一面反思的鏡子,也讓作為后來者光熱的未來背負了更多壓力。
光熱產業陸陸續續走過了數年的光陰,也走過無數的風雨。過去企業的前車之鑒,有多少來自人為?又有多少不可抗力?缺少成功運行的示范項目,為新一輪的光熱產業投資熱潮的未來蒙上了不確定性。
我們的多方采訪中,感受到了企業家的興奮,政府的理性與投資者的憂慮。畢竟,在他們看來,伴隨著電價出臺,技術逐漸國產化,這是光熱發電最好的時代。但這也是最壞的時代,畢竟在命途多舛的過去十年,德令哈成為企業最后的機會,如果成功,一個產業將如雨后春筍般興起。如果失敗?那么這個產業或許會夭折在襁褓之中。
作者:閆笑偉 李帥 來源:能源雜志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