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動力和保障。多年來,面對能源供需格局新變化、國際能源發展新趨勢,中央政府不斷調整能源管理體制,優化能源管理部門及職能,適應了我國能源發展和變革的基本要求,總體保障了經濟社會的快速和可持續發展。伴隨“放管服”改革,我國能源行業行政效能有了較大幅度提高。
原標題:能源管理體制改革亟待提速
來源:中國能源報
作者:王鵬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動力和保障。多年來,面對能源供需格局新變化、國際能源發展新趨勢,中央政府不斷調整能源管理體制,優化能源管理部門及職能,適應了我國能源發展和變革的基本要求,總體保障了經濟社會的快速和可持續發展。伴隨“放管服”改革,我國能源行業行政效能有了較大幅度提高。
但也應看到,能源行政體制改革已取得的成果仍然是階段性的,當前能源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較多突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能源發展的統籌規劃、市場化改革進程、能源法制建設和能源政策的貫徹落實。按照習近平同志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關于能源革命的講話要求和中央全會的有關精神,迫切需要深化研究政府能源管理的方式方法,加快能源管理和監管體制創新。
能源管理體制的國際經驗表明,針對能源資源的戰略屬性和商品屬性,為避免“政府失靈”或“市場失靈”,既不能單純強調政府管制,也不能單純依賴市場機制,既要兼顧社會公平,也要注重提高市場效率。基于對美國、英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的能源管理體制的比較研究,我們認為能源管理體制的國際經驗有三點值得借鑒。
一是面對世情國情變化,需要不斷優化調整國家能源管理機構及其職能。上世紀七十年代石油危機后,美國成立了能源部,日本成立了通產省下的資源能源廳。英國伴隨著能源的私有化浪潮,組建了獨立監管機構,撤銷了成立20年之久的能源部;面對能源安全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壓力,2008年又成立了能源與氣候變化部;前不久又重組成立了商務、能源與工業戰略部。能源是俄羅斯經濟騰飛的基石和生命線,俄羅斯于1991年成立能源部之后,經歷1993年的燃料動力部—2000年的動力部—2004年的工業和能源部,2008年組建了新的能源部,進一步完善了管理職能。二是能源管理職能比較集中,相關部門分工明確。無論美國、俄羅斯等設有專門的能源部,還是法國在工業、能源與數字經濟部之下,德國在經濟與技術部之下設置專門的能源管理部門,將能源管理的各項職能相對集中起來,便于管理和協調,各國做法基本一致。但將所有涉及能源的管理職能完全集中也不現實。美國除了作為能源主管部門的能源部和能源監管部門的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外,仍然存在負責核能監管的核能監管委員會,負責節能減排的環境保護署,負責能源外交的國務院能源資源局,以及涉及油氣輸送的運輸部,但邊界清晰、分工明確。三是設立專業化的獨立的能源監管機構是市場經濟國家的主流模式。如美國的能源監管委員會、英國的天然氣與電力市場辦公室、德國的網絡傳輸管理局等。
作者:王鵬 來源: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