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公布首批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的通知》,確定首批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共安排23個項目,其中,終端一體集成供能系統17 個,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系統6個。
作者:葉偉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原標題:突破瓶頸 多能互補成新能源發展方向
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公布首批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的通知》,確定首批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共安排23個項目,其中,終端一體集成供能系統17 個,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系統6個。
業內專家表示,通過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系統示范工程建設,可以有效緩解我國長期存在的棄光棄風棄水等問題,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和合理發展,但受制于多種因素制約,其成效有待觀察。
示范意義重大
多能互補就是多種能源互相補充,目的是為了綜合使用能源,提高能源輸出和利用效率。首批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系統示范工程的確定,是2016年7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推進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建設的實施意見》的落實,有利于提高可再生能源系統利用效率,也是解決我國風光等新能源長期存在棄風棄光棄水等頑疾的重要手段。
事實上,近年來,在政策支持下和技術不斷進步下,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迅猛增長。其中,到2015年年底,全國風電并網裝機達到1.29億千瓦,年發電量1863億千瓦時,占全國總發電量的3.3%。但與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大規模發展相伴而生的是棄風棄光棄水等問題日益突出。其中,2012年全國平均棄風率為17%,而2016年上半年,全國風電平均棄風率高達21%,棄風率居高不下。
“嚴重的棄風棄光棄水等問題,不利于新能源行業的健康發展。”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時璟麗表示,多能互補示范工程的確定意義重大。這有利于提高能源供需協調能力,減少棄風棄光棄水,對我國新能源發展具有示范帶動作用。
國家可再生能源學會孟憲淦也表示,通過風光等不穩定的新能源和水火等穩定的傳統能源有效結合、實現互補,可有效緩解棄風棄電棄水的現象,提升新能源發電就地消納能力。
此外,2016年6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的《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也提出,實施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工程,重點在青海、甘肅、寧夏、四川、云南、貴州、內蒙古等省區,利用風能、太陽能、水能、煤炭、天然氣等資源組合優勢,充分發揮流域梯級水電站、具有靈活調節能力火電機組的調峰能力和效益,積極推進儲能等技術研發應用,完善配套市場交易和價格機制,開展風光水火儲互補系統一體化運行示范。時璟麗表示,國家十分重視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協調發展,借此推進我國能源結構優化,也為我國能源未來發展指明了重要方向。
作者:葉偉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