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雜環境下,企業希望突圍,勢必要尋找新的盈利模式和合作方向。因而轉型升級、引入新股東并建立合資合作關系都成為了業內共識,也幾乎是新能源公司的三大發展趨勢。
盡管我國光伏新增和累計裝機量已是全球第一,但資金投入大、模式較單一、部分西部地區限電而導致的收益不穩定等因素,也致使這一行業“負重前行”。
復雜環境下,企業希望突圍,勢必要尋找新的盈利模式和合作方向。因而轉型升級、引入新股東并建立合資合作關系都成為了業內共識,也幾乎是新能源公司的三大發展趨勢。
延伸產業鏈
因補貼不能及時到位、銀行放貸收緊等原因,光伏行業的收益極不穩定。除了組件產品還能在火爆階段快速銷售產品并及時進行資金周轉外,身處其他環節的光伏企業銷售完畢之后回籠資金并不快,模式也較傳統。因此,部分公司正在拓展新的領域,希望找到業務的突破口。
從事光伏系統及組件銷售的協鑫集成(002506.SZ)在1年前成立了國鑫所,從供應鏈金融方向著手開拓資源,豐富產品線。國鑫所總裁葉輝就表示,到今年3月24日時,國鑫所累計實現交易額為35億元,今年目標50億元,其定位為“一站式綜合能源金融服務平臺”。
該公司利用大數據積累,形成一套風控體系,對融資方和核心企業進行雙額度管控。通過搜集供應商的百項運營指標,對那些需要融資的企業進行“動態評級”,根據其運營情況、資金情況、生產情況等隨時調整其授信額度;另一方面,對核心企業再進行評估并給予授信額度。
而在新三板掛牌成功的東潤環能(831083)則使用產業基金的模式,將自己的業務線進一步延伸。
雖然該公司此前已擁有三大業務平臺(新能源投資開發生態圈、綠色電力交易與智慧用能生態圈及新能源資產智慧營運生態圈平臺),覆蓋綠色電力(功率預測)、綠色電網(并網調度)等業務,但東潤環能又與三峽建信、國家電投集團產業基金等成立一支綠色產業投資基金。篩選一批好項目后,公司可使用產業基金給這些資產提供金融服務,幫助開發、建設、運營、獲益。據了解,該產業投資基金規模為10億元。
目前,國內光伏企業延伸產業鏈的方式可歸納為幾種:第一,進行上下游供應鏈拓展。以前從事多晶硅和硅片的企業,逐步進入組件和電池產業,甚至有的公司已在開發電站;第二,引入合作伙伴建立量級產業資金,遴選優質項目并投資。第三,從實業轉向金融領域,從事電站和供應鏈金融的開發,這一趨勢更是引人矚目。有新能源企業高層向記者表示,其實光伏企業是在借鑒汽車產業的發展模式。
無論是國際汽車廠商(寶馬、奔馳、奧迪),還是合資品牌(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及日系汽車),甚至一些汽車網站,都在全面轉向金融。以樂視為例,該公司雖然切入了汽車行列,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和中國杭州分別選址,進入豪華車及普通款新車產能建設,但正在布局的樂視金融也已小有成績。而另一家服務型公司易車,則在易車網的基礎上切入金融領域,通過成立易鑫集團提供新車貸款、二手車貸款、汽車抵押貸款等平臺和自營金融產品。截至2016年年末,易鑫這一汽車互聯網交易平臺的線上申請資金額,日均逾20億。
航禹太陽能執行董事丁文磊就告訴記者,國內不少光伏企業都屬于制造業,思路較傳統。仿效汽車行業,通過數據+金融+實體的方式來延伸產業鏈、整合各方資源并將數據真正用在消費者、供應商、渠道商等資金需求端上,將是非常不錯的方向,“有些新能源企業有自己的運維平臺,掌握著業內海量數據,用科技手段將它們匯合,著實會讓有25年保有期的電站項目在前期規劃、中期建設和后期維護上實現受益。”
作者:王佑 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