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于寧夏銀川召開的中國材料大會上,與會專家認為,鈣鈦礦、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不斷提升,具有制備成本低、輕薄等優勢,發展前景廣闊。但穩定性差、大面積制備難等瓶頸阻礙了其大規模產業化。一些專家和學者建議,應加大基礎研究,瞄準柔性電池強化研發,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推動薄膜太陽能電池實現產業化,促進我國
在日前于寧夏銀川召開的中國材料大會上,與會專家認為,鈣鈦礦、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不斷提升,具有制備成本低、輕薄等優勢,發展前景廣闊。但穩定性差、大面積制備難等瓶頸阻礙了其大規模產業化。一些專家和學者建議,應加大基礎研究,瞄準柔性電池強化研發,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推動薄膜太陽能電池實現產業化,促進我國光伏產業升級換代。
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發展迅速
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迅速,太陽能作為一種可再生資源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雖然硅太陽能電池占據了光伏組件約90%的市場份額,但鈣鈦礦、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發展迅速,且轉換效率不斷提升,相對硅太陽能電池成本又低,發展前景廣闊。
與會專家認為,在光電轉化效率方面,與單晶硅25%、多晶硅20%的轉化率相比,碲化鎘、鈣鈦礦薄膜太陽能電池分別達到17%和21%,差距在逐步縮小。另外,薄膜太陽能電池在成本、厚度方面優勢明顯,鈣鈦礦薄膜太陽能電池的成本較晶硅材料低25%左右;碲化鎘、鈣鈦礦薄膜太陽能電池厚度分別為3至5微米和0.6微米,而晶硅材料至少為100微米。
其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被視為最有希望取代傳統石化能源的新能源電池之一,因制備方法簡單、材料易于獲取、能耗低等優勢,成為國內外太陽能電池研究的熱門領域。陜西師范大學教授劉生忠說:“僅8年時間,鈣鈦礦薄膜太陽能電池的轉化效率就從4%提高到21%,發展速度很快。”
四川大學教授武莉莉說,除了成本低,薄膜太陽能電池與晶硅材料太陽能電池相比最大的優勢在于薄,除了一般的用途外,可做成可穿戴或者軍用的柔性太陽能電池。
在應用方面,碲化鎘、鈣鈦礦薄膜太陽能電池也作出了探索。2016年,全國首個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化項目已落地浙江嘉興,四川大學自建了一條中試線。而鈣鈦礦薄膜太陽能電池目前還處于實驗階段,中山大學副研究員鄭世昭結合鈣鈦礦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發可折疊的柔性太陽能電池,已經取得突破,預計3到5年內投產。
作者:于瑤 許晉豫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