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電池片的價格,并提高其效率,幾乎是所有上游廠家一致追求的目標,價格與效率也是象征著實力的重要指標。
在林林總總的光伏相關技術中,電池片的主柵技術直接命中要害,兼具降本和提效的收益。下圖是業內實驗室將1000片多晶硅片做分組對照試驗得出的不同主柵組件的試驗功率增益和理論模擬功率增益圖,由分析可知,多主柵技術可以大幅降
降低電池片的價格,并提高其效率,幾乎是所有上游廠家一致追求的目標,價格與效率也是象征著實力的重要指標。
在林林總總的光伏相關技術中,電池片的主柵技術直接命中要害,兼具降本和提效的收益。下圖是業內實驗室將1000片多晶硅片做分組對照試驗得出的不同主柵組件的試驗功率增益和理論模擬功率增益圖,由分析可知,多主柵技術可以大幅降低銀漿耗量,同時提高組件的輸出功率,是未來技術發展的趨勢之一。
圖一: 多主柵組件的實驗功率增益和理論模擬功率增益
數據來源:萬松博.低成本高功率多主柵設計及產業化,學術論文期刊《光伏產業觀察》.2016
事實上,康斯坦茨大學的研究人員早已通過計算發現,即使不考慮銀漿成本,在主柵寬度一定的情況下(1.4mm),在組件層面來看,4主柵就是最優的結構了;當電池組件的主柵數量達到5根以上時,傳統的太陽能電池和組件制造技術將難以為繼。
自2009年業內逐漸導入三主柵開始,就一直在突破,從三主柵、四主柵和五主柵到如今的十二主柵,如何將產品做的實惠美觀又高效?各廠家為此挖空心思。根據網絡公開信息,小編整理了從20世紀初開始,國內外太陽能電池片主柵技術的發展歷程,并盤點了2017年國內各大廠家的相關產品發布情況。(如有疏漏,歡迎補充。)
由上可知,目前國內協鑫、晶科、天合光能等廠家都推出了12柵產品,但目前國內12柵組件產品的總體產量有限,集邦咨詢新能源研究中心(EnergyTrend)分析師曹君如表示,12柵組件現階段不足以大規模量產有如下幾點原因:
• 4BB生產設備轉5BB生產設備的工藝較為簡單,但12BB組件的生產設備條件較高,工藝較難,資金需求也較大,因此前期的投入偏高;
• 相較于多主柵技術為組件提高的瓦數,現階段的半片技術門檻低、見效快,在效率增益上與多主柵技術不相上下,因此,短期內半片技術的性價比更高,業內可能會優先選擇半片技術。
對此筆者認為,半片技術能有效解決高效率帶來的熱斑問題,多主柵技術卻可以降低電池組件的正銀用量、減少電池片的隱裂等損耗情況,二者各有優勢,未來雙管齊下,多方提高組件瓦數,只是時間問題。
作者: 來源:EnergyTrend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