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發電企業已經意識到,可再生能源在未來必定需要擺脫現有激勵機制,綠證交易制度才是行業發展的大趨勢,綠證收入很可能成為發電企業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
“四個月,綠證僅出售2.1萬多張,籌集資金不足1000萬元。”
10月下旬,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在成都召開的光伏熱點問題研討會上說。
綠證是綠色電力證書,是中國政府頒發給陸上風電、光伏(不含分布式光伏發電)發電企業每兆瓦時非水可再生能源上網電量發的電子證書,是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確認和屬性證明,以及消費綠色電力的唯一憑證。
“目前綠證認購平臺需要改進,最好放到電費單上,而且應當擴大宣傳。”王斯成表示。
綠證面向各級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社會機構和個人發售。只要在全國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和認購平臺上認購一張綠證,就代表了你消費的電量中有1000千瓦時是綠色電力,即由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所發電量。
“剛開始認購時在朋友圈里熱鬧了一下,后來沒再聽到聲音。”在中國光伏大會綠證市場研討會上,有參會者對記者說。
今年1月18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能源局三部委發布了《試行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及自愿認購交易制度的通知》,擬在全國范圍內試行可再生能源綠證核發及認購交易制度,并要求自7月1日起正式開展認購。
按照國家主管部門的設想,是想通過推廣綠證制度,引導全社會的綠色消費,促進清潔能源的消納利用,進一步完善風電、光伏發電的補貼機制。
但掛牌出售以來,綠證交易“核發多,交易少。”
2萬個綠證賣給了誰?
中國綠色電力證書認購交易平臺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綠證的認購者共有1576名,共認購21257個綠證。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不斷增加的掛牌待交易綠證個數。截至10月底,已有800多萬個綠證被核發,僅淶源新天風能有限公司掛牌的綠證個數就超過了12萬個。
綠證購買量僅占核發量的0.26%。
記者查詢中國綠色電力證書認購交易平臺(下稱綠證認購平臺)發現,10月超過一半的天數,綠證的交易數量為零,有交易的天數,交易數量也多在個位數。
根據綠證認購平臺的數據統計,這2萬多個被售出的綠證,其中企業購買量約占比90%,個人購買量占比約10%。
購買綠證的企業和個人排名。
企業成為綠證購買的主力。記者在綠證認購平臺統計分析了綠電購買量超過10萬千瓦時的企業數據后發現,新能源企業購買量占到了79%,非新能源企業的購買量只占到了21%。
從購買者企業的性質看,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對購買綠證的參與度明顯不足。綠證購買量超過10萬千瓦時的企業中,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占比僅為6%,民企占94%。
購買數量最多的企業前三名分別為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下稱明陽智慧)、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風科技)和江森自控(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在首批自愿認購綠證交易中,明陽智慧申請購買總計超過1200萬千瓦時綠證,成為全國首批申購綠證數量最多的企業。
明陽智慧副總裁楊璞對記者表示,這1200萬千瓦時是中山明陽工業園一年的用電量。在今年8月初,12100個綠證的交易量已全部完成,實現了去年中山明陽工業園100%綠色電力消費。
金風科技在首批自愿認購綠證交易中,申請購買了3000個綠證,是全國首批申購綠證的企業中,數量僅次于明陽智慧的企業。金風科技總裁王海波對記者稱,這3000個綠證中,已有2000個已經完成交割,所代表的電量主要用于金風北京亦莊園區二期用電,大概占園區年用電的25%。
作為綠證首批的支持者,這兩大企業均表示目前的綠證制度對企業、個人缺乏足夠的吸引力。
作者:張慧 蔣瑜沄 來源:界面新聞
責任編輯:wutongyufg
太陽能發電網|m.www-944427.com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