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最新報告,中國和印度對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太陽能)的投資大大降低了能源價格,同時增加了能源的可獲取性。
根據國際能源機構(IEA)的最新發現,由于印度和中國的強力投資,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正在下降。
與此同時,美國已經鞏固了其作為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的地位,并正在取代俄羅
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最新報告,中國和印度對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太陽能)的投資大大降低了能源價格,同時增加了能源的可獲取性。
根據國際能源機構(IEA)的最新發現,由于印度和中國的強力投資,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正在下降。
與此同時,美國已經鞏固了其作為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的地位,并正在取代俄羅斯成為這些污染的制造者,因為該國正在后退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摒棄了從奧巴馬時代開始的來之不易的環保政策。
報告《2017年世界能源展望》顯示,中國正在以長期經濟政策為指導,堅定地逐步減少煤炭利用,支持可持續增長。與此同時,印度的政策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太陽能價格驟降更經濟實惠
2016年,所有新建電廠中有一半是太陽能發電,其他能源使用量的增長略微有所下滑,這是因為太陽能發電的成本下降。
“太陽能光伏技術的價格在過去三年里下降了一半,其他商品:諸如面包,牛奶,汽油,都沒有如此大的下降。而且我們預計未來三年內太陽能的價格還將折半。”比羅爾博士這樣說。
他說:“太陽能價格的迅速下滑挑戰了舊有假設:以前人們認為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煤炭才是最經濟實惠的選擇。”
印度電力政策卓有成效
“在印度和南亞其他地區,我們看到了很大的積極進展。印度已經采取了莫迪政府推行的重大政策——意在短期內為人民帶來電力。八年后,印度將為三億人帶來電力。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功。”比羅爾博士說。
不過,他指出,印度,東南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在增加能源供應方面仍有許多工作要做。
“預計未來20年,印度將增加的發電量相當于歐洲今天的發電量。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國際能源署認為能源使用量沒有減少的趨勢。因此,政府應該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比羅爾博士說。
他補充說:“展望未來,印度面臨的主要挑戰將是如何讓太陽能供應與人們下班回家的晚高峰時期的用電量相匹配。在電池儲存方面的技術創新將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
中國將引領全球清潔能源發展
國際能源署第一次在年度報告中增加了關于中國新一輪發展階段的內容。中國近來正致力于按照“生態文明”的設想來改造國家能源體系——讓發展與自然和諧相處。
中國現在不僅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生產國。上周六,中國國家能源局(NEA)指出,去年國家光伏(PV)裝機容量翻了一番,正式奪冠。到2016年底,中國的產能達到了77.42千兆瓦,而這個數字雖在原材料方面還是很大的,但相對于中國龐大的人口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
目前,太陽能僅占全國能源產量的百分之一。但隨著中國對清潔能源越來越重視,這種情況可能很快就會改變。國家能源局表示,中國將在未來三年內增加超過110億千瓦的電力,到2030年可使全國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達到20%,目前只達到11%。
中國的地理狀況也適合建立大型太陽能農場。去年,山東、新疆和河南的太陽能發電量增幅最大,而截至2016年底,新疆,甘肅,青海和內蒙古的發電量最多。
徹底摒棄化石燃料將需要相當大的投資,而中國似乎正準備干這樣一件大事。據路透社報道,到十年底,中國將投入2.5萬億元人民幣(約合3640億美元)用于可再生能源發電。
其對環保能源發展所進行的這些努力可能會對世界各地的其他國家施加壓力。愛爾蘭已經通過了一項法案,成為第一個不依靠化石能源的國家。一些國家正在探索更多的擺脫化石燃料的巧妙方式——例如,冰島正在鉆探世界上最大的地熱能井。
圖1:中國歷年用電量
“中國的選擇將對全球趨勢產生巨大影響,并可能引發更快的清潔能源轉型。”報告指出,中國清潔能源的部署規模、技術出口和對外投資規模是影響低碳轉型動力的關鍵因素。
國際能源機構的最新報告發表在于德國波恩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上,就在兩天后,全球碳減排項目的一份報告聲稱,中國的碳排放量在經歷了三年的持平增長之后,預計2017年將上漲3.5%。
然而,國際能源機構的報告也表明,作為中國主要污染排放源的煤炭使用量呈下降趨勢。
作者:李云馨 來源:前瞻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