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20日凌晨,已經預告業績的上市能源企業形勢喜人。21家電力相關企業中,17家實現盈利,占比超8成;16家太陽能企業中更是有15家實現盈利,占比達93.75%;2家風電企業全部實現盈利;28家鋰電池相關企業有21家實現盈利,占比達75%;4家煤炭相關企業中有3家實現盈利,占比達75%;10家油氣相關企業中,也有6家實現盈利。
超8成電力企業半年業績預喜
在已經公布上半年業績預告的21家電力企業中,僅有4家企業虧損(見表一),分別為:華電能源預計虧損4700萬元、閩東電力預計虧損8134.77萬元至11040.04萬元、豫能控股虧損30000萬元至32400萬元、惠天熱電預計虧損18500萬元至21500萬元,其余17家企業均預計盈利,占比超8成,達80.95%;預喜的企業中有12家企業的業績實現增長,占總企業數的比例超5成,達57.14%,其中,8家企業的增長率超過100%,皖能電力增長最快,其增長率達355.96%~447.37%,吉電股份的增長率為295.47%~321.83%排第二,深南電A則以232.57%排名第三。
虧損的企業中,豫能控股的虧損額最高達30000萬元至32400萬元,公告稱因本期其售電收入同比下降、發電成本上升及本期未有資產重組收益等非經常性收益等原因造成其虧損額度大幅增加;而華電能源、閩東電力和惠天熱電則是扭盈為虧,其中惠天熱電的虧損幅度最大,達-5800.50 %~-5005.08%,其公告稱其扭盈為虧是因成本大幅增加所致。
盈利的企業中,皖能電力、深南電A、漳澤電力和長源電力等4家企業屬扭虧為盈,樂山電力、川投能源等5家企業的業績下滑,穗恒運A和天富能源等2家企業的業績下滑超50%,分別達-70%~-50%和-97.35%~-94.02%;天富能源公告稱其業績下滑主要原因為: 一是上半年雖然區內電力需求有所上升,提升了收入,但主要生產原料煤炭到廠價大幅增長,使得其電熱業務成本攀升,超過收入增長的幅度,導致其利潤下降; 二是2017 年底2×660MW 機組正式投運,投運后折舊及財務費用增長較多,影響其利潤;三是受國家政策影響,自 2017 年下半年起由營業區內居民電價 0.526 元/千瓦時調整至 0.39 元/千瓦時,影響其利潤。
每股收益方面,雖然皖能電力的每股收益增長最快,達366.67%~466.67%;但是,每股收益最高的是黔源電力,其每股收益達0.4430~0.4738元,而川投能源的每股收益比去年同期雖然下降5.33%,卻也達到了0.2644元/股,位居第二。
超9成太陽能相關企業實現盈利
“531新政”對太陽能企業上半年業績未有影響。在已經公布半年度業績的16家太陽能相關企業中(見表二),除天龍光電1家企業外,其余15家企業全部預喜,實現盈利,占比幅度高達93.75%。天龍光電預計上半年虧損2000萬元至2500萬元之間,比上年同期的2299萬元,虧損增加幅度在-13.01%~8.74%之間。對此,天龍光電公告稱:其2018年半年度業績出現虧損,與去年同期相比,虧損基本持平,主要原因是收入未有增長,毛利未有增加。
在15家盈利的企業中,有10家的業績將實現增長,占比超6成,達66.67%;其中,銀星能源、亞瑪頓和易成新能的漲幅超過100%,分別為407.90%~455.79%、136.41%~175.81%和131.86%~134.14%,而金晶科技、奧克股份等漲幅也超50%。對業績大幅上漲的原因,銀星能源公告稱主要是由于其所屬新能源發電企業利用小時增加,營業收入增加,經營情況好轉。
盈利的企業中,扭虧為盈的企業有2家,占比為13.33%,分別為銀星能源和易成新能;業績下滑的企業有5家,占比33.33%;其中,東方日升、中來股份、*ST百特及珈偉股份的業績下滑超50%,分別為:-59.77%~-41.49%、-65.55%~-44.76%、-94.44%~-91.67%和-95.57%~-82.27%。對此,東方日升公告稱:與去年同期相比,雖然其光伏產品銷售量增加,但光伏產品銷售價格下降, 營業收入減少,同時因主要光伏產品毛利有所下降,營業利潤相應減少。而珈偉股份則認為三方面因素影響其利潤:一是受國家宏觀政策、金融“去杠桿”以及“531新政”出臺的影響,其主要EPC合作客戶資金緊張,電站投資規模下降,導致上半年EPC業務縮減,收入減少;二是期間費用增加,由于融資成本上升,導致財務費用增加,上半年其加大動力鋰電池產品的研發投入,導致研發費用增加;三是非經常性損益對公司凈利潤的影響金額達2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