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工黨政府少數代表、綠黨和獨立議員之間所進行的長達數月的緊張談判后,澳大利亞總理茱莉亞·吉拉德(JuliaGillard)昨日對外公布了一份名為《強勢發展減少污染》的報告,該報告指出,該國經濟能夠在進行持續增長的同時,通過征收碳排放費用降低碳排放污染。一項將于明年七月份實施的碳排放稅法將使得澳大利亞前500家排放量大戶不得不上繳每噸23澳元(約合159元人民幣)的碳排放量稅款。
吉拉德總理同時還證實,在2015年前,該稅項將每年增長2.5%,并且,所征得的稅款將被用于建設一項排放權交易計劃。預計該計劃將成為繼歐盟和新西蘭之后第三個全國性質的溫室氣體限額與貿易計劃。
政府所發布的消息稱:“在環境變化方面的延遲行動將必然導致大規模的高成本支出、破壞我們的競爭力,并最終影響國民就業和人民的生活水準。”
此稅項所獲得收益中的一半款項將直接以對業主免稅的形式直接回流,總值將超過150億澳元(約合160億美元)。據政府的計算結果顯示,近三分之二的居民將獲得各種形式的財政資助,來應對不斷上漲的電費花銷,同時,盡管平均每周的電費預計將上漲10澳元,一些貧困家庭事實上將比以前過的更好。
此外,另有100億澳元(106.84億美元)資金已被單獨列出,擬用于啟動一項新的“清潔能源基金”,以加速可再生能源項目的發展。
吉拉德總理表示:“整個事件的核心其實十分簡單,我們目前對大氣層內的碳排放污染并無作為,使得一些排放大戶不斷地向大氣排放談污染,而無需付出任何代價。”
“這些排放大戶必須要付出相應的代價。他們都是精明的生意人,當他們就會想,'我們應該怎樣將地電費支出?我們應該怎樣調整生產工藝以減少碳排放污染?'”
澳大利亞的太陽能產業對于此項法案的反應褒貶不一,表示在促進大規模太陽能項目發展方面,這一法案是十分受歡迎的,而對于中小型太陽能項目來說,隨之而來的額外目標則有些考慮欠妥。
澳大利亞太陽能公司EnergyMatters首席執行官杰里米·瑞奇(JeremyRich)表示:“我們對周日所公布的對大型太陽能項目提供支持一事表示支持,但是,我想重申近期所做出的聲明,政府應進一步提高對中小型太陽能項目所提供的支持,而這筆資金可從大型項目的資助中撥出,而無需分配新的資金。”
“這將保證澳大利亞可在未來幾年內由削減碳排放量的舉動中獲取最大的利益,并促使全國的太陽能產業發展至電網平價,并進而比污染極重的化石燃料產出更便宜的電力。”
此次公布的政策也遭到了一些人的誹謗。一些碳密集型企業和反對派政客結成同盟,一同攻擊所提交的稅法,認為該法案將造成全國經濟的癱瘓。
反對黨領導人托尼·艾伯特(TonyAbbott)認為,這一法案是“披著環保政策外衣的稅收率上調政策,是偽裝成環保主義的社會主義。”
澳航和維珍藍航空公司均表示這一稅法對其營運業務所產生的影響將以高票價的形式被轉移給消費者,同時,澳大利亞煤炭工業協會也預計,這一法案將直接導致約4700個采礦業就業崗位被削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