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內需保增長”和“轉方式調結構”被視為今年經濟工作的兩大主線。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GDP同比增長9.6%,“擴內需保增長”成效斐然。而在此基礎上,“轉方式調結構”進展如何?
15日,記者奔赴日照,采訪了目前國內最大的制漿企業之一 ———山東亞太森博漿紙有限公司(下稱“亞太森博”),從微觀層面探尋上半年山東經濟“轉方式調結構”的足跡。
成本上升 苦練內功
進入亞太森博廠區,記者腦中傳統造紙企業“重污染”的印象就被徹底顛覆了。潔凈的廠區道路、廠房設備以及錯落有致的綠化帶,使人根本想不到,這是一個年產值過百億元的“造紙巨頭”。
按照山東省政府的要求,“十二五”開局之年的今年,也是實施工業調整振興規劃的最后一年,工業轉方式、調結構進入關鍵的攻堅期。全年共安排重點技改項目1048項,總投資1004.8億元。
亞太森博企業資訊經理許廣利告訴記者,亞太森博一、二期總投入150億元,其中,用于環保的投資高達36.3億元,占總投資的25%。
“上半年整體形勢比較好,但我們還是遇到了一些挑戰。比如,原材料價格上漲、運輸費用增加。幸運的是,我們有一整套完善的技術,通過嚴格管理、降低成本,這些問題得以一 一克服。”許廣利說。
據許廣利介紹,成本上升,利潤就從費用中擠。在制漿過程中產生的廢液,通過蒸發、燃燒等工序,提取出有用材料,再次循環利用;廢液經過處理,成為“中水”,可以養魚種花。“我們和日照港搞了一個合作項目,每年為日照港提供礦石、煤炭等的噴淋、抑塵用水400萬立方米,實現了中水回用。”此外,通過嚴格管理和技術創新,該公司每噸紙漿取水量減少了7噸,僅此一項,年節水量就可達900多萬噸,節約成本上千萬元。
“造紙行業要想可持續發展,單純消耗資源的做法絕不可取,必須調整結構,淘汰落后產能。”許廣利對此深有感觸。據了解,日前亞太森博的循環水利用率從以往的89%提高到90.5%,噸漿綜合能耗下降到158kg。該公司不但已實現能源自給,而且還有部分電外供,每月達到300萬至400萬千瓦時,創造效益260余萬元。“‘節能減排’既環保,也給企業帶來了利潤。”
新能源“開源”
如果亞太森博是在資源利用方面“節流”,近幾年快速發展的新能源則是在“開源”方面做文章。國家公布的“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新能源產業重點發展新一代核能、太陽能熱利用和光伏光熱發電、風電技術裝備、智能電網、生物質能。”并“大力發展沼氣、作物秸稈及林業廢棄物利用等生物質能”。
據國能單縣生物發電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葉春輝介紹,該公司擁有的3萬千瓦生物質發電機組,與同類型火電機組相比,節約標煤約10萬噸,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1萬噸,燃燒產生的灰分每年可達5000噸左右,可以作為較好的草木灰鉀肥加工后還田使用。
“經過幾年的摸索,我們已經開始盈利,原油等能源價格的上漲,也給生物質發電提供了機會。”葉春輝說。據了解,到去年底,全省已投運生物質發電項目27個,裝機容量64.2萬千瓦,去年發電總量達到13億千瓦時。
但是,據記者了解,受制于原料缺乏,不少生物質發電廠仍面臨著不少困難,而其中,原材料不足成了制約產能的主要因素。對此,山東省科學院能源研究所副所長許崇慶認為,生物質能利用仍沒有找到合適的路徑,產品價值與成本相比,仍未達到產業化的要求。
“轉調”潮涌
事實上,亞太森博只是全國造紙行業“節能減排”的一個縮影。記者了解到,工信部近期公布了2011年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造紙行業涉及的企業達到599家。造紙方面,一是產能和技術問題,二是造紙企業的污染問題,對于一些環保不達標的企業,將被逐步淘汰,而對于一些大企業來說,將會推進其加快技術改造的進程。在此基礎上,“轉調”或將再上一個臺階。
對比生物質發電的突飛猛進,光能發電也在急速前行。記者了解到,700MW光伏電池片項目將在濟南力諾科技園落地,屆時,力諾科技園將成為中國最大的太陽能光伏光熱生產基地。而這也將更好地踐行“節能減排”的理念。
值得關注的是,不僅是亞太森博,山東另一家造紙企業———太陽紙業也在積極拓展產業布局。3月,太陽紙業宣布,將在老撾投資13億元人民幣,建設原料林基地及30萬噸/年木漿廠。“林漿紙一體化”是造紙企業做大做強的一個重要條件,它可以緩解企業原料供應困境,調整產品結構,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呼吁政策支持
經過了上半年的突破,不少企業對下半年的發展信心滿滿。“下半年,亞太森博將會有一個大的提升,進一步拉長產業鏈,開工建設三期項目。”該公司公共關系總經理曹峰對導報記者表示,其將投資300億元建設三期項目,擴建240萬噸造紙生產線和105萬噸化學機械漿和再生漿生產線及相關配套設施。“該項目已經被列為山東省‘十二五’規劃的重點項目,也是山東省最大的外商投資項目。”
在采訪最后,曹峰也表達了對國家相關扶持政策的渴望。據介紹,2007年4月,國家發文取消開展以進口木片、出口紙漿為內容的加工貿易,此后又對漿紙出口加征了10%的關稅。“事實上,亞太森博已成為漿紙行業產業升級、技術進步和清潔生產的領軍企業,木漿出口加征關稅對亞太森博等少數非‘兩高一資’行業龍頭企業有失公平,而這也將對整個漿紙行業貫徹保護先進、淘汰落后的調整戰略產生不利影響。”曹峰說。
“現代造紙已經是清凈產業,我們希望能夠恢復木漿出口零關稅政策,恢復開展以進口木片、出口制漿為內容的保稅加工貿易,從而提高國內漿紙企業的競爭力,促進行業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曹峰說。
專家點評
◆楊風祿 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轉方式調結構”是我國當前經濟增長的一個關鍵點。經過幾十年的粗放式發展,無論是資源、環境,還是社會承載力都難以繼續以此種方式前行。建立在資源大量消耗及環境破壞基礎的傳統增長路徑已經走不通了,“轉調”是必要的,而且肯定會有陣痛。
目前,不少企業都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等方面進行探索,比如采用新技術以及新的管理方式,在保障效益的基礎上,盡可能地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和資源的消耗,這是應鼓勵與支持的。
但是,真正實現“轉方式調結構”,僅靠企業自己是遠遠不夠的,關鍵還需要政府發揮引導作用,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轉調”的良好氛圍,改變當前片面追求短時間經濟效益最大化這一評價標準。
而這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完成。其中,包括政府相關政策法規的引導、社會輿論的宣傳監督以及企業的自身調整。只有上述因素結合起來,相互配合,“轉調”這一重點命題才能真正發揮作用,服務于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