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蘋果(Apple)或者是三星電子(SamsungElectronics)在評估太陽能3C產品應用時,臺灣太陽能產業鏈都是2大龍頭廠評選重點之一,主要即臺灣在電子代工上有深厚基礎,未來該應用領域或許也是臺灣殺出“紅海”的出路之一,不過太陽能業者坦言,許多應用屬于前膽性產品,商機浮現期恐比一般預估長遠。
太陽能光伏行業人士透露,蘋果及三星2大3C電子產品品牌廠在評估太陽能發電應用上,都曾針對臺灣太陽能廠進行溝通及評選,試探未來的可合作空間。隨著太陽能在3C產品的應用漸受重視,無疑也為臺灣太陽能產業打開另一扇門。
不過太陽能光伏業者坦言,短期內該領域商機恐不如預期,因為從實驗室要走到量產之路,可能比想象來得遙遠,也挑戰以代工起家的臺灣,長期以來對于研發的投入相較于歐、美、日等來得薄弱。
以麻省理工學院(MIT)所稱的印刷式太陽能電池,應屬有機導高分子太陽能電池(organicphotovoltaiccell),其實全球已有數家投入該領域的代表廠,包括美國Solarmer、英國Konarka、美Plextronics等,另外日本的三菱化學,也被視為代表廠之一。
太陽能光伏業者指出,Solarmer是目前有機導高分子太陽能電池的記錄保持人,2011年轉換效率達8.13%,2008年時為5.98%,其它代表廠轉換效率約在5~7%,主要采用的是塑料基板(PET),非MIT以紙當作基板,而以紙當作基板預估在提升轉換效率上,難度較PET來得高。
即使有機導高分子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在實驗室達到預期,預估走矢量產也有相當的時間,符合量產的水平還必須在成本及獲利上,足以與其它量產化的太陽能產品競爭,才是長遠之計。
以雙面指叉背接觸(BifacialInterdigitatedBack-contact)技術生產高效率太陽能著名的SunPower,發布第2季(4~6月)財測指出,第2季營收將高于預期,但受到德國市況及意大利政策改變導致產品組合出現變化,促其調降第2獲利及毛利財測目標。太陽能業者說,凸顯前膽性產品即使走到量產化,仍將面臨諸多挑戰。
三星以主流結晶矽做成Netbook,也因尺寸與目前統一規格大量量產的太陽能電池暨模塊不符,再加上需求量也不及一般應用的屋頂及系統,變成需要為其量身訂作,短期內同樣也無法在太陽能領域造成如三星在電子產業般的撼動。
不過,加強研發及擴大開發各類應用市場,是目前深陷“紅海”的臺系業者所必須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