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光伏發電規模擴大和成本降低,再加上常規電力價格的逐漸上漲,中國光伏發電有望在2015年實現終端消費側的平價上網,2020年實現發電側的平價上網。
這一預測,來自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CREEC)及中國可再生能源企業家俱樂部(CREEC)共同完成的《中國光伏發電平價上網路線圖》研究報告。
研究項目召集人之一、國家發改委能源所研究員王斯成在8月12日舉行的報告發布會上指出,隨著技術進一步提升和裝備的全面國產化,到2015年,初投資達到1.2萬元/千瓦,發電成本小于1元/千瓦時,中國光伏產業首先在配電側,即終端消費側實現平價上網是完全有把握的;到2020年,初投資達到1萬元/千瓦,發電成本達到0.60元/千瓦時,在發電側達到平價上網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這一結論是基于2009年光伏發電上網基準價為1.50元/千瓦時,此后每年下降8%;常規發電上網價為0.34元/千瓦時,每年上漲6%的理論模型計算得出的。其中,工商業用電2009年平均價格0.81元/千瓦時,若每年上漲6%,到2014年工商業用電價格將超過光伏發電上網電價,率先實現平價上網。該路線圖與此前歐美等國提出的時間表大體一致。
由于光伏發電成本高昂,中國本土的光伏裝機仍較為緩慢。報告稱,至2010年全國光伏并網發電總裝機容量預計僅為600MW(兆瓦)左右。
“在過去的幾年里,借助國外市場拉動,我國的光伏產業也得以迅速發展,至今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國,產量占世界總量的一半以上。與之相比,國內市場規模尚小,需求僅占電池產量的百分之五。供需的巨大反差,亦使得產業中人喜憂參半。”原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可再生能源企業家俱樂部顧問委員會主席毛如柏在報告序言中表示。
此前,中國的光伏發電特許權招標項目使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從2008年的4.00元/千瓦時迅速降至2010年10月的1.00元/千瓦時以下。但報告指出,按內部收益率8%計算,2010年中國光伏發電較為經濟合理的含稅上網電價應為1.45元/千瓦時;即使將投資大幅度壓低,內部收益率降為6%,上網電價仍應為1.173元/千瓦時,遠高于特許權招標時報出的價格水平。
報告認為,超低價中標不利于光伏發電行業的健康發展,并提出了光伏發電實行固定電價政策的建議。從德國和西班牙等國家的經驗和教訓來看,成功的固定上網電價政策意味著制定適當的上網電價,同時形成上網電價隨發電成本變化而調整的機制。
在這份歷時一年、由美國能源基金會和世界自然基金會提供支持的報告即將發布時,國家發改委價格司7月24日公布了新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政策,按項目核準期限,含稅價格分別定為1.15元/千瓦時和1.00元/千瓦時。
對此,王斯成分析指出,全國實行單一的標桿電價是否合理仍有待商榷,目前看僅西部七省有利可圖,但畢竟是朝著正確的方向邁出了可貴的一步,此舉可能帶動光伏產業大發展。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對此持有更為審慎的態度,他認為未來政策應該與光伏發電行業發展規模、實際水平相適應。“如果產業變得瘋狂,則政策將失去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