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產業,話語權向終端轉移都是必然的趨勢。但光伏產業鏈話語權的轉移,似乎來得還是太迅猛了些,一如業內苦苦期盼卻又來得有些“猛然”的上網標桿電價一般。至少是在年前,恐怕沒有多少制造商愿意相信“未來”竟然會來得這么快。
不否認這一格局還可能會出現反復,但大勢,已不可逆轉。
話語權代表的是市場和利潤。如果不能幫助下游系統集成商和電站投資商或者終端用戶更大化掙取利潤的制造商,當然也將越來越難以掙到利潤了,那種隨便拼湊幾條生產線就可以大把掙“銀子”的時代,也許將就此宣告結束。
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必然面臨著劇烈的行業洗牌。在新的產業格局奠定之前,除了大量的行業整合,不同商業模式之間的較量或將成為主角。
至少在一段時期內,“全產業鏈”模式可能還會是主流,但其戰線太長、投資過大、創新不足與核心競爭力不突出的弊端亦日益凸顯。在產業加速龐大,當行業發展逐漸擺脫政策倚賴而更充分市場化之即,恐怕就是“駱駝”們的苦日子到了。這個產業,即或是在終端發電環節,也已沒太多可能如傳統能源業那般高度壟斷了。
對于行業內眾多中小企業而言,做好自己的本分,把單個環節的技術做到最精、成本做到最低,走縱向聯合或戰略聯盟的模式,或更有可能看到明天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