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的發展與應用有助于解決能源緊缺、環保等問題;光伏電站等公共事業規模光伏產品發展相對成熟,市場瓶頸導致產業規模增速放緩;小型光伏新能源產品產業處于發展初期,市場前景廣闊,但產業技術水平亟待提升。一、光伏扶貧政策與工作落實2014年10月11日寧夏、安徽、山西、河北、甘肅、青海等6個省區的30個縣開展首批光伏試點。
光伏產業的發展與應用有助于解決能源緊缺、環保等問題;光伏電站等公共事業規模光伏產品發展相對成熟,市場瓶頸導致產業規模增速放緩;小型光伏新能源產品產業處于發展初期,市場前景廣闊,但產業技術水平亟待提升。
一、光伏扶貧政策與工作落實
2014年10月11日寧夏、安徽、山西、河北、甘肅、青海等6個省區的30個縣開展首批光伏試點。——國家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關于實施光伏扶貧工程工作方案》;
2015年02月16日通渭縣、清水縣、東鄉區、禮縣、臨潭縣、民樂縣6個試點縣開展試點工作。——甘肅省扶貧辦、發改委《關于上報光伏扶貧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5年07月13日新增卓尼縣1個試點縣,共13個試點縣。——甘肅扶貧辦、發改委《關于實施卓尼縣“尼江”地區牧民持續增收光伏工程項目的批復》;
2016年04月19日明確光伏扶貧項目電價及并網方式、配套電網服務、與設施農業結合、放寬用地條件、林光互補、因地制宜確定光伏扶貧模式。——甘肅省發改委、扶貧辦、財政廳、國土資源廳、林業廳《關于進一步明確光伏扶貧工程支持政策的通知》;
2016年04月21日甘肅省全面實施光伏扶貧工作。——甘肅省發改委《“十三五”時期甘肅省光伏扶貧開發計劃》和《 2016年甘肅省光伏扶貧實施計劃》;
2016年05月20日加快促進光伏扶貧,支持光伏發電設施接入電網,發展光伏農業。——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戰勝貧困的實施方案》;
2016年12月22日第一批光伏扶貧項目總規模84兆瓦,全部為村級光伏電站(含戶用系統)。項目實施地點:蘭州市榆中縣,白銀市靖遠縣,天水市清水縣,武威市古浪縣,定西市通渭縣、渭源縣、安定區,慶陽市寧縣、鎮原縣、華池縣、合水縣,甘南州瑪曲縣、迭部縣,酒泉市瓜州縣等14個縣。——甘肅省發改委、扶貧辦《關于下達第一批光伏扶貧項目的通知》;
2017年12月29日甘肅省29個縣建設扶貧電站767個,建設規模428462千瓦。——國家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關于下達“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貧項目計劃的通知》;
2018年02月13日甘肅省29個縣建設扶貧電站767個,建設規模428462千瓦。項目計劃分解至2018—2020年各年度。——甘肅省發改委、扶貧辦《關于分解下達“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貧項目計劃的通知》;
2018年07月16日規范省內光伏扶貧電站建設、運行和管理。——甘肅省政府辦公廳《甘肅省光伏扶貧實施細則》。
二、光伏扶貧產業現狀
1. 光伏產業發展現狀
光伏產業的發展與應用有助于解決能源緊缺、環保等問題;光伏電站等公共事業規模光伏產品發展相對成熟,市場瓶頸導致產業規模增速放緩;小型光伏新能源產品產業處于發展初期,市場前景廣闊,但產業技術水平亟待提升。
2015以來全國光伏電站建設情況(單位:萬千瓦)
“2020年上半年,全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1152萬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新增裝機708.2萬千瓦,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443.5萬千瓦。截至6月底,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達到2.16億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1.49億千瓦,分布式光伏6707萬千瓦。從新增裝機布局來看,華北、華東地區新增裝機較多,分別達439和219萬千瓦。”——國家能源局,“2020年上半年光伏發電并網運行統計數據”
2015以來甘肅省光伏電站建設情況(單位:萬千瓦,無2017年數據)
2015以來甘肅省光伏電站建設情況(單位:萬千瓦,無2017年數據)
2020年上半年甘肅省光伏電站建設情況(單位:萬千瓦)
2. 光伏扶貧
國務院扶貧辦提出的十項精準扶貧工程之一,為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持續發力。根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的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是資產收益的有效方式,已取得顯著的階段性成果。村級光伏電站為主要形式,建立和完善了光伏扶貧的頂層設計,光伏扶貧電站建設已形成一定規模。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2020年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發改價格〔2020〕511號,2020年6月1日起執行),通知指出: 一是對集中式光伏發電繼續制定指導價;
二是降低工商業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標準;三是降低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標準;四是符合國家光伏扶貧項目相關管理規定的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含聯村電站)的上網電價保持不變; 五是鼓勵各地出臺針對性扶持政策,支持光伏產業發展。
3.光伏扶貧(甘肅)
截至7月底,納入2020年國家財政補貼規模戶用光伏項目約293.51萬千瓦。國家累計下達光伏扶貧規模1910萬千瓦,幫扶貧困戶407萬戶。甘肅省光伏扶貧項目規模127.6萬千瓦。其中,村級電站92.1萬千瓦,共計受益389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18.92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按年利用小時數1100小時計,電價為0.75元/度,村級電站年收益可達7.6億元。
2020年5月-7月,受甘肅省扶貧辦、臨夏州扶貧辦、臨夏州發改委委托,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組織開展了光伏扶貧電站省級(43個縣)和州級(7個縣)抽檢驗收。
甘肅光伏扶貧產業發展過程最大的啟示
1.光伏扶貧產業充分利用了甘肅省豐富的太陽能資源,是典型的資源優勢產業。
2.甘肅省的光伏扶貧產業是甘肅省扶貧產業中最為穩定的產業。
3.甘肅省的光伏扶貧產業是解決甘肅省貧困人口收入較好途徑之一。
三、光伏扶貧產業存在的問題
1. “一擁而上”(時間緊、規模大),電站建成后整改,拉升了建設成本,影響扶貧收益。
2. 新老電站管理,以前“摸著石頭過河”,現在政策體系相對完善成熟,如何實現新老統一?
3. 確權到村,管理到縣,縣級部門為管理責任主體,村集體負責扶貧收益規范和及時分配,要吃透政策。
4. 運維保障,“重建輕管”或“建而不管”,要明確和落實運維責任,還要解決小容量扶貧電站運維成本問題。
四、光伏扶貧產業發展思考
1. 繼續完善政策體系,堅持“問題導向”,落實到扶貧效果上。
2. 明確和細化管理、評價標準,扶貧電站建設情況多樣,科學管理,不“一刀切”。
3. 集中運維、專業運維,保障光伏扶貧電站長期發揮效益:省級層面統籌協調、市(州)縣層面落實。重效果、降成本,對小容量電站公益性運維崗位人員加強技術培訓。
4. 摸索新的、可行的扶貧模式和途徑,“星星之火”:直接民用、便攜、低價格,面向最終用戶的太陽能產品。
作者:甘肅省科學院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劍平,原標題:甘肅省光伏扶貧產業現狀及相關發展研究
(中國能源產業發展年會組委會編輯整理)
作者:周劍平 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