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初步裁定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板對美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一事,中國國際商會代表認為,國際貿易摩擦常態化趨勢不可逆轉,將來會在更大范圍內頻繁發生。
中國國際商會副秘書長林舜杰在9日的公平貿易座談會上提醒企業做好相關準備,對于已經卷入此次“雙反”調查的企業,“要積極參與應訴,因為這不只是爭取被調查企業自身的利益,同時也是在為整個行業代言。”
商務部公平貿易局一等商務秘書鄧德雄也呼吁企業理性看待貿易摩擦:“要學會善于利用國際貿易規則維護自身權益。”
12月2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初裁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對美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這意味著美國商務部將繼續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雙反”調查。
這一次,中國企業顯示了邁向國際市場應有的信心。在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協調下,以英利、賽維為首的14家國內主要光伏電池生產企業組成應訴團,實施聯合抗訴。
英利綠色能源總裁特別助理、法律顧問陳卓說:“‘雙反’調查首先是個法律問題,我們會做好應訴準備;另外也會展開對美國政府的公關工作,促使他們認識到太陽能行業國際化程度高、利益交錯,‘雙反’會對全球太陽能行業造成損傷,而且不利于全球新能源的發展。”
林舜杰稱,中國國際商會已邀請20多家律師事務所組成中國國際商會律師團,將以優惠價格為會員企業提供支持和服務。
事實上,美國“雙反”調查讓今年來遭遇“寒冬”的我國光伏產業雪上加霜。統計顯示,目前已發布三季度財報的光伏企業,80%以上均出現巨額虧損,其中,虧損最多的超過1.6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