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在退市邊緣的*ST海源,近日因出售子公司和一項百億元的投資計劃而受到外界關注。12月21日,深交所向*ST海源下發關注函,要求該公司針對以2.485億元轉讓全資子公司福建海源華博裝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源華博”)的事項是否存在突擊創利情形給予說明。同時,還要求公司補充說明在江蘇高郵以105億元投
徘徊在退市邊緣的*ST海源,近日因出售子公司和一項百億元的投資計劃而受到外界關注。
12月21日,深交所向*ST海源下發關注函,要求該公司針對以2.485億元轉讓全資子公司福建海源華博裝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源華博”)的事項是否存在突擊創利情形給予說明。同時,還要求公司補充說明在江蘇高郵以105億元投資10GW高效光伏電池和10GW高效組件生產項目的可行性等。
事實上,“披星戴月”之后,*ST海源在2020年進入了保殼關鍵期。今年以來,*ST海源通過出售子公司實現前三季度微盈利。而海源華博的出售對2020年度*ST海源能否扭虧同樣至關重要。對于2020年的經營業績情況,*ST海源證券代表未向《中國經營報》記者作出回復,其表示“比較敏感,以年報為準”。
對于上述百億元光伏項目投資,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ST海源計劃投資的是HJT技術,不過項目能否落地仍存變數,其能力和資金都欠佳。對此,12月24日,上述*ST海源證券代表告訴記者,目前是框架性協議,并沒有實質項目,如果有相關需要披露的信息會及時發布公告。
昔日光伏巨頭閃現
2015年以來,江西賽維退市并啟動破產重整,甘勝泉成為新的掌舵者。
*ST海源成立于1988年,并于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復合材料輕量化制品及新型智能機械裝備企業。
過去數年,*ST海源經營業績并不樂觀,整體出現下滑趨勢,并于2018年和2019年出現連續虧損。Wind數據顯示,2018年和2019年,*ST海源分別虧損1.75億元、5.35億元。
不僅如此,*ST海源控股股東——福建海誠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誠投資”)曾多次將其持有的股份質押,截至1月14日已累計質押股份約3800萬股份,占其所持股份比例82.88%,占公司總股本比例14.62%。
如此形勢下,1月16日,*ST海源公告稱,近日海誠投資、股東李明陽及海源實業有限公司或指定關聯方擬將其不超過27%股份轉讓給黑石投資咨詢(平潭)有限公司,此舉或將導致*ST海源控制權發生變更。
不足兩月,該股權轉讓交易終止。同時,江西嘉維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西嘉維”)成為新的接盤方。
3月3日,海誠投資、李明陽及海源實業有限公司與江西嘉維簽署股份轉讓框架協議,擬將所持*ST海源5720萬股股份(占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的22%)轉讓給江西嘉維。轉讓完成后,*ST海源控股股東變更為江西嘉維。
天眼查顯示,江西嘉維成立于2019年6月,目前實際控制人為甘勝泉,甘勝泉與妻子許華英持有江西嘉維100%股權,經營范圍涉及企業管理咨詢與服務、電力相關技術推廣服務、電力電子元器件銷售等。
值得一提的是,甘勝泉是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西賽維”)的董事長。江西賽維成立于2005年,2007年6月1日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曾是光伏領域的多晶硅片巨頭。由于光伏雙反和自身擴張等因素影響,2015年以來,江西賽維退市并啟動破產重整,甘勝泉成為新的掌舵者。
甘勝泉一直希望接手后可以重塑一個新賽維,并表示要公司實現IPO。他曾用兩個比喻形容自己:我就像一根繩子,來這里串起大家這一顆顆“珍珠”;我好比是一根棍子,只要大家凝聚成一個支點,我就能把“地球”撬動起來。
入主之后,*ST海源的“賽維”品牌形象越來越凸顯,還在加大布局光伏業務。
今年9月,*ST海源通過收購賽維電源(江西嘉維的全資子公司)100%股權,將業務伸至光伏組件領域。
同月,江西嘉維更名為江西賽維電力集團有限公司,與“賽維”品牌更為協調。
12月,*ST海源還設立揚州賽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經營范圍為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設備及元器件銷售。
上述證券代表向記者表示,*ST海源在謀求轉型,不過目前公司剛進入光伏領域,(未來光伏在公司業務的地位)并不能下定論。
逾百億投資光伏?
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ST海源計劃投資的太陽能電池項目是HJT技術,不過項目能否落地和出產值得懷疑,其能力和資金都欠佳。
12月18日,*ST海源披露,近日公司與江蘇省高郵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訂了《高郵市招商項目投資協議》,擬在江蘇高郵投資建設10GW高效光伏電池和10GW高效組件生產項目,項目擬總投資105億元。
根據公告,該項目分兩期實施,其中:一期投資約60億元,建設10GW高效光伏電池項目;二期投資約45億元,建設10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
*ST海源稱,本次簽訂的項目投資協議符合公司未來戰略發展需要,對優化公司新能源產業布局,實現規模化發展具有積極的推進作用;有利于公司搶抓光伏市場發展機遇,提高公司經濟效益,持續提升公司綜合競爭力。
或受此消息刺激,*ST海源股價出現數次漲停。不過,如此大手筆的投資項目確實令人咋舌,也引起了業內外的質疑。
*ST海源是否存在蹭光伏熱度的嫌疑? 事實上,今年下半年以來,光伏產業火爆整個資本市場。特別是今年9月中央高層提出“2060碳中和”目標后,光伏市場成長空間進一步增大。特別是在12月,光伏概念股多次集體暴漲。
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ST海源計劃投資的太陽能電池項目是HJT技術,不過項目能否落地和出產值得懷疑,其能力和資金都欠佳。
從資金實力來看,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ST海源凈資產僅為8.26億元,貨幣資金不足4300萬元。并且,目前其財務狀況也比較緊張,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公司速動比率為0.65,資產負債率同比也有所上升。
12月24日晚,*ST海源發布股票異常公告并提醒投資者,本次投資資金需求較大,在具體實施時可能對公司未來現金流造成一定壓力,公司將統籌資金安排,合理確定資金來源、支付方式、支付安排等,爭取順利實施項目。
同時,*ST海源方面還稱,本次簽訂的投資協議中,項目投資金額、建設周期等僅是協議雙方在目前條件下結合市場環境進行的預估,該項目實際執行情況可能與預期存在差距,存在項目延期、變更、中止或終止的風險。
對此,深交所在關注函中也要求公司補充說明項目可行性,以及上述對外投資是否構成重大資產重組等。
對于相關問題,上述證券代表表示,目前是框架性協議,并沒有實質項目,如果有相關需要披露的信息會及時發布公告。
“賣子”保殼?
記者注意到,海源華博成立于12月3日,距離出售時間不足半月,且未實際運營。
過去兩年,*ST海源連續兩年虧損而“披星戴月”,行至退市邊緣。又逢2020年國內外新冠肺炎疫情沖擊,*ST海源開始“賣子”保殼。
2020年1月,*ST海源通過轉讓全資子公司——福建海源華創新材料制品有限公司100%股權,獲得轉讓價款5400萬元。
*ST海源表示,此舉有利于公司優化資源配置,盤活存量資產,進一步改善公司經營業績。
11個月后,*ST海源再次出售子公司。
12月16日,*ST海源公告將全資子公司海源華博100%股權轉讓給福建君合潤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建君合潤達”),包括海源華博持有的土地、廠房等,轉讓價為2.455億元。
*ST海源稱,本次股權轉讓事項,公司預計將獲得損益約1.1億元,將計入2020年損益,該交易將對公司2020年度經營產生積極影響。
*ST海源上述“賣子”事宜同樣引發深交所的關注。深交所在問詢函中明確,要求*ST海源方面說明海源華博設立后轉讓的原因,以及相關財務處理及作價依據,要求公司說明是否存在年底突擊創利的情形,公司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實際控制人是否與福建君合潤達存在關聯關系,是否存在關聯交易非關聯化的情況等。
記者注意到,海源華博成立于12月3日,距離出售時間不足半月,且未實際運營。
資料還顯示,海源華博注冊資金為2億元,其中*ST海源以自有資金出資590萬元,及坐落于閩侯縣荊溪鎮閩侯經濟技術開發區鐵嶺北路2號土地及房屋建筑、閩侯縣甘蔗街道曇石山西大道69號26#、27#、30#整座員工公寓作價出資19410萬元。
另外,海源華博成立6日后,受讓方福建君合潤達于12月9日成立,似乎專門為接盤海源華博而設。值得關注的是,福建君合潤達還承諾:自《福建海源華博裝備科技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協議》生效后3年內,以不高于25元/平方米的價格將協議內約30000平方米土地、廠房及辦公樓出租給公司。福建君合潤達將在協議中約定的股權轉讓至福建君合潤達后15日內與公司簽署租賃協議。
對此,有投資者評論,注冊新公司以三棟樓為資產注入,然后賣新公司,那么自然這三棟樓就屬于買家的了,把不能賣的東西繞個彎給賣了,*ST海源套現了資金,賬面也盈利,最后再向買家租回來,買家也合算,畢竟租金比利息高多了。
至于出售子公司能否萬無一失地幫助公司*ST海源在2020年實現業績扭虧? 上述證券代表表示,業績問題比較敏感,要以年報信息為準。
作者:張英英吳可仲 來源:中國經營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