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對碳中和工作的部署與推進,碳中和成為更加熱門話題。很多政府部門和企業都在思考、研究該怎樣實現碳達峰,又通過什么途徑可能實現碳中和?很多文章和報告在說,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可再生能源將增長多少,石油和煤炭的消耗量將下降到怎樣的程度,還有一些如氫能新能源汽車等新技術會應用到多大的比例等。不過,目前很
隨著國家對碳中和工作的部署與推進,碳中和成為更加熱門話題。很多政府部門和企業都在思考、研究該怎樣實現碳達峰,又通過什么途徑可能實現碳中和?很多文章和報告在說,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可再生能源將增長多少,石油和煤炭的消耗量將下降到怎樣的程度,還有一些如氫能新能源汽車等新技術會應用到多大的比例等。不過,目前很多關于碳中和報道的行動,都處于一般工作層面,很多人沒有看到碳中和將使經濟社會發生革命性的變化。
實現碳中和不僅會帶來宏觀數字上的改變,很多行業將會由于碳中和的要求,發生結構、形態和運行模式的重大變化。這個過程中也還有很多風險和挑戰!下面以對實現碳中和目標最為重要的幾個行業進行分析。
能源行業無疑是實現碳中和最為至關重要的行業。在碳中和的目標要求下,能源行業將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同時,非常重要的是,隨著越來越多的風電和太陽能在配電端接入電網,能源與電力系統將會重塑。國際燃氣聯盟(IGU)協調委員會主席陳新華在《憧憬2060,擁抱能源新時代》文章中指出:電力發展要從“電從遠方來”向“電從身邊取”轉變。盡管對于這個觀點能源界還存在一定爭論,但一定要看到碳中和將導致電力系統發生本質性改變。美國社會預言家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中對此有很好的說明,他認為在未來的社會里,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家庭和單位房屋上的太陽能板和小型風機發電,是能源生產者;同時每個人都會在生產和生活中使用電力,是能源消費者。他認為未來的電網與現在集中調控的不同,“分布式智能網絡”將成為電網主體!胺植际街悄芫W絡”是將數以萬計的微型電廠生產的電力匯集并配送給用戶的“能源互聯網”,這種電網還將采用雙向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技術,因此是“分布式智能網絡”。基于能源互聯網的能源系統,不僅僅是從化石能源到清潔、可再生能源的轉變,更是能源生產和使用的一場革命。
交通行業是當前溫室氣體排放較大的領域,全球交通領域的碳排放主要涉及公路、鐵路、航空、海運等多個部門,碳排放占到了全球總量的24%左右。而且,機動車的使用過程燃燒汽油或柴油,不但排放對氣候變化有直接影響的二氧化碳,同時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微粒和碳煙等有害氣體是空氣污染的主要元兇。汽車行業通過向電動車轉化達到碳中和,不但有助于應對氣候變化,還對于減少空氣污染,降低對人們健康的損害大有裨益。不僅如此,機動車的電力化還將與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技術支撐的無人駕駛技術緊密結合,創造出汽車產業的全新業態。有專家說未來汽車等于人工智能+新能源,未來的新能源無人駕駛汽車使用電力、氫能或太陽能為動力,由人工智能操控。這樣的汽車不但節能,不排放溫室氣體,不會對環境造成過大壓力,而且在行駛過程中,人們可以工作,也可以休息或看電影、聽音樂進行休閑娛樂。歐盟一些國家和英國從2025年也就是5年后就禁止燃油車銷售,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國家禁止和淘汰燃油車。1886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輛以汽油為動力的三輪汽車,到未來20至30年,燃油汽車將退出歷史舞臺。碳中和對交通運輸業的影響、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是歷史性的。
建筑業也將隨著碳中和的推進發生重大變化。建筑是人類活動的主要場所,但是建筑在建造和使用過程中,消耗大量的資源與能源,排放的溫室氣體占全球的40%左右。建筑業在實現碳中和中作用非常關鍵,未來的建筑也將會與現在有非常大的不同。建筑不僅僅要向綠色、低碳甚至零碳方向轉變,重要的是建筑的設計、建造和使用,乃至拆除的理念都將發生改變。因為未來的建筑,不單單是供人們居住、工作的構筑物,它還可能是“一座發電廠”。布置在建筑上的光伏發電板、風機,會產生電力供應建筑自身,多余的電輸出到電網。而建筑的地源熱泵則可以使淺層或深層地熱成為人們取暖、空調或生活熱水的來源。不同建筑發電廠連接在一起,就是能源互聯網,建筑又是“能源物聯網的節點”。這種能源互聯網在與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結合在一起,對建筑的每天不同時段、每個季節的能源生產和消耗進行監測、分析,進行能源智能使用調控,建筑又成為一個巨大人類“數據獲取終端”。建筑不再僅是古老“土木工程”的傳統產物,未來它的功能、形式將有非常大發展革新。
與此同時,金融市場將圍繞碳中和,通過將資金從化石燃料轉向可再生能源等可持續資產轉變;剂系脑u級持續下調,標準普爾指數中的化石燃料:重能源類股,從十年前的13%已經跌至目前的3%以下。相比起來,投資者正將大量資金投向可再生能源股票,標準普爾清潔能源公司的股票在2020年上漲了138%。中國股票市場也在清楚反映這種改變。2021年1月8日,國內新能源車電池龍頭寧德時代股價在盤中達到424.99元,市值達到9898億元。寧德時代的市值不到3年時間上漲了超過12倍。而曾經是中國A股市值第一的中石油,市值已經跌破8000億,中石油市值在2007年頂峰的時候達到過1.24萬億美元,按當時匯率計算,超過9萬億人民幣,前后相比資產縮水巨大。
這就引出擱淺資產(standed assets)問題。擱淺資產是在正常壽命期內因技術上落后,不能用又必須提折舊的資產,如果處理企業必然出現虧損;ㄆ旒瘓F(Citigroup)的一份報告分析,石油、煤炭和天然氣行業目前面臨的巨大金融風險。化石燃料行業有超過100萬億美元的擱淺資產,包括管道、港口、發電廠和海洋鉆井平臺,這些都將很快被淘汰。倫敦能源領域的智庫“碳追蹤計劃”的報告指出,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價格的驟降“將不可避免地導致企業產生數萬億美元的擱淺資產,重創無法自我改造的產油國”,同時“使忽視能源轉型速度的無經驗投資者面臨數萬億美元的資金風險”。碳中和將將給市場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行業和企業將成為未來市場的弄潮兒,也有行業和企業將面臨重大風險和挑戰。
不要僅僅把碳中和作為國家要求的一項工作,政府、企業和社會對碳中和的未來進展,要深入研究分析。看不到碳中和帶來的革命性變化和挑戰,將很難在歷史性的碳中和進程中行穩致遠。能夠切實把握碳中和發展趨勢,抓住人類向綠色、低碳和零碳轉型機遇的人、企業、社會和國家,才能在未來立于不敗之地!
王元豐 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副理事長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
作者: 王元豐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