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去年成績、規劃明年市場……近日,上海正泰電源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泰電源)總經理劉時禎最近忙得一塌糊涂。
忙,是因為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在光伏行業集體遭遇“寒冬”之際,逆變器成為整個產業里唯一的“春天”。“正泰電源專做電力電子等技術相關的產品,光伏逆變器是其全力以赴的重點。” 劉時禎說。
市場魚龍混雜
剛剛過去的2011年,被看成是國內太陽能光伏產業的“冬天”。逆變器幾乎是此輪行業冬天中,惟一尚有陽光照射的地帶:受益于組件價格的下降和國內標桿電價的出臺,光伏逆變器作為光伏系統的核心功率調節器件,正在享受國內市場帶來的利好。
光伏逆變器名字很拗口,但功能很簡單:把光伏發電產生的直流電轉化成交流電,從而接入電網系統或是負載。光伏逆變器能夠一枝獨秀,有其先天原因——它并不身處多晶硅產業鏈中,而是電力電子設備在光伏領域中的一個應用。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業委員會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光伏逆變器是光伏系統的核心功率調節器件,占系統成本比例在10%至15%之間。據美國一家市場研究公司中國研究部門的專題報告,在中國政府推進清潔能源政策的支持下,中國光伏(PV)逆變器市場4年內將增長近3倍,中國逆變器出貨量到2015年將從2011年底的1.4GW(十億瓦特)上升到5.0GW,復合年度增長率為31%。
盡管市場似乎方興未艾,但擔憂已經產生。一位在逆變器行業工作了多年的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國內的逆變器市場魚龍混雜,泥沙俱下。有統計數據稱,目前國內生產光伏逆變器共有135家廠商,其中絕大多數是在2007年以后進入這一領域的,有的還處在預研和樣機生產階段。而根據國家質量認證中心統計,通過其認證只有53家。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業委員會的負責人表示,光伏逆變器作為對長期運行穩定性要求較高的產品,具有較深厚的技術積累、且能夠率先獲得一定規模穩定運行業績的企業,才有機會做大做強,而邊緣企業則將很快被市場淘汰;國內的先發企業有望借助國內光伏安裝市場的啟動獲得寶貴的運行經驗,為將來進軍國際市場打下堅實基礎。
目前全球龍頭SMA占據世界市場份額達44%,第二梯隊4個廠商合計占據32%市場,其余超過150多家公司分割剩下的市場。不過在國內市場,我國的逆變器企業市場占有率不錯,而且也有一大批有實力的企業。
“我們最大的市場是在中國。在過去的二三年時間里,正泰電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產品研發里,完全從零開始,從一個圖紙做起,現已研發出了能應用于商用屋頂和單用屋頂的項目以及大型電站的項目。”劉時禎告訴記者,正泰電源去年成功通過全球最頂級的認證,較好地顯示了其逆變器生產能力以及國內企業在光伏領域中的設計開發能力。
未來面臨洗牌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項目業主和系統集成商開始進入海外市場,它們可能更傾向于選擇國內的產品,因為國產逆變器價格要低60%左右,但至少在目前,海外的電站項目極少采用國內逆變器。“就國外市場來說,質量是第一生命力,在這方面國內產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挑戰還來自產業鏈。國內光伏逆變器廠商的能力主要在于架構和參數設計,大部分生產材料需要對外采購。其中,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模塊等大功率半導體器件依靠德國英飛凌、賽米控和日本富士等少數廠家。
正泰電源副總經理陳一清認為,逆變器的價格未來也會進一步下降,未來逆變器行業也會經歷一次較大的洗牌。“未來中國逆變器市場的增長將增強中國在全球太陽能逆變器產業中的地位。目前國家頒布和實施的一系列政策,直接促進了本地企業的逆變器出貨量增長。”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業委員會的負責人說。
有統計顯示,去年中國僅占全球逆變器出貨量的3%,而德國的份額高達42%,意大利占22%,捷克占7%,美國和日本均占6%,法國占4%。但到2015年,中國的份額將大幅上升到13%。
“智能”是光伏逆變器產業發展的另一個顯著趨勢。《世界光伏發電逆變器市場報告》顯示,如無功功率、智能電網以及能量儲存等功能正在把逆變器從一個簡單得功率轉換器轉變成電網基礎設施得重要組成部分,并將在未來5年中徹底改變光伏發電逆變器市場。
隨著越來越多的國際大牌廠商將目光瞄準中國,在市場和技術準備期過后,光伏逆變器有望迎來真正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