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價格的飆升可能會中斷綠色能源成本不斷下降的趨勢,下游開發企業投資收益將因此大幅下滑。碳中和背景下,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會阻斷能源轉型的進程嗎?一年多來,全球范圍內新冠疫情帶給經濟的負面影響,正越來越多的顯現出來。2020年,當全球經濟和原油需求都因疫情而步履蹣跚,甚至出現史上第一次“負油價”時,很難想象一年后,國際石
大宗商品價格的飆升可能會中斷綠色能源成本不斷下降的趨勢,下游開發企業投資收益將因此大幅下滑。碳中和背景下,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會阻斷能源轉型的進程嗎?
一年多來,全球范圍內新冠疫情帶給經濟的負面影響,正越來越多的顯現出來。
2020年,當全球經濟和原油需求都因疫情而步履蹣跚,甚至出現史上第一次“負油價”時,很難想象一年后,國際石油基準—布倫特原油價格再次回升至每桶75美元關口,高盛、美銀等機構更是預測明年油價可能突破100美元。未來幾年石油需求將繼續超過供應增長,這可能會是石油消費達到峰值之前的最后一次價格上漲。
而上漲的不僅僅是石油,煤炭、有色金屬、礦石原料等等在過去一年中幾乎都經歷了暴漲。在國內,今年煤市淡季不淡,主產地煤礦庫存吃緊,拉煤車排隊搶裝的現象再現,煤價持續飆升。CCTD環渤海動力煤現貨參考價顯示,從3月1日到5月10日,5500大卡的動力煤現貨價格從571元/噸漲至865元/噸,漲幅超過51%。6月4日,已經達到了902元/噸,很多電廠電煤入爐價格已經超過了每噸1000元。
鋼材價格也出現了大幅攀升。5月中旬,全國鋼材市場八大品種的噸鋼均價突破了6600元,比2008年最高點6200元高出近400元,比去年同期每噸上漲了2800元,同比增幅75%。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中旬,中國鋼材價格指數比年初上漲23.95%。作為風電場基礎、塔筒、主機(輪轂,主軸,軸承,齒輪箱等)的主要原材料,鋼材的價格上漲壓力直接傳導到了風電行業。
除了煤炭、石油、鋼材這些大宗商品猛漲,一些金屬材料更是迎來了十年的高點。今年5月7日,倫銅價格突破2011年10184美元/噸的高點;5月10日,盤中以10747.5美元/噸的價格創出歷史新高,較去年低點漲幅為145.9%。
2021年,光伏行業又回歸到了“擁硅為王”的時代。作為光伏組件最基礎原料的硅料呈現暴漲趨勢,硅料帶動硅片漲,硅片帶動組件漲,進而引發了一連串的漲價潮。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的數據顯示,六月第二周,國內單晶復投料價格區間在20.8-22.1萬元/噸,成交均價為21.72萬元/噸,單晶致密料價格區間在20.5-21.9萬元/噸,成交均價為21.34萬元/噸。而在今年年初,單晶致密料價格最低僅為8.2萬元/噸,半年時間價格上漲了2.6倍。
疫情后的全球經濟復蘇推動了原材料的上漲,毫無疑問,這給下游制造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成本壓力,能源開發企業影響尤甚。在全球“碳中和”的背景下,綠色投資的高漲、對原材料旺盛的需求導致的供應緊張,產業鏈條上下游產能擴張的不匹配,多重作用推動了價格瘋漲。而隨著制造成本增加,下游企業的盈利空間被吞噬,這是否會影響下游投資的熱情?這次的漲價還將持續多久?
01、驅動因素
毫無疑問,此次原材料上漲是全球性的。
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走低。從去年3月開始,為進一步救市,全球范圍內,各國正在實施大規模財政和貨幣刺激措施,歐美國家多數采取經濟刺激計劃。比如拜登2.3萬億美元的美國基礎設施投資計劃和歐洲的綠色新政,寬松的貨幣流動性促成了本輪大宗商品的上漲。主要發達國家為了應對疫情沖擊,紛紛選擇“開閘放水”,持續實行量化寬松政策,成為推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像鋼材、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具有金屬屬性,全球流動性寬松為市場炒作提供了機會,在市場預期加強的氛圍下,投機行為助推了大宗商品的非理性上漲。
從供給端來看,主要礦產的開采相對比較集中。而目前主要開采地如南美資源國家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疫情的反復以及疫苗接種率較低影響了礦產的開采和運輸,導致供給增速放緩。全球最大銅生產國智利的銅礦產能受損,全球最大鐵礦石供應商淡水河谷產量縮減,這為全球銅和鐵礦石價格上漲添了一把火。而在國內,煤炭企業在環保和安全雙重壓力之下,關停的煤礦數量較多,所以供給側的煤礦總數有一定減少,這就導致供給不足的問題。
在需求端,隨著疫情逐漸控制,自去年下半年起,中國經濟率先復蘇,全球疫情逐步好轉。今年以來,特別是隨著各國疫苗接種速度不斷加快,疫苗接種率不斷提高,全球經濟復蘇預期不斷加強,推高大宗商品需求。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全球經濟加快復蘇,低庫存下的短缺和高流動性下的通脹,以及一些礦產產量恢復緩慢和需求增加短期錯位推高了大宗商品價格。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性“碳中和”相關的政策也進一步加劇了短期供需矛盾,從某種程度推動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全球綠色投資的快速增長也被認為是此輪大宗商品上漲的主要動因之一。
礦業巨頭必和必拓集團首席執行官邁克·亨利(MikeHenry)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全球人口增長、電氣化主題和能源轉型的大趨勢,將預示著中長期大宗商品需求良好。”
隨著對清潔能源技術的需求增加以及政府推出綠色刺激計劃,特別是風電、光伏和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導致市場對硅、鋰、鈷、鐵礦石等原料的需求進一步上揚。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實現巴黎氣候協議的目標,到2040年全球對關鍵和稀有礦物的需求將比現在翻兩番。一輛電動汽車需要的礦產資源是傳統汽車的6倍。陸上風電場需要的礦產資源是燃氣發電廠的9倍。未來幾年數量急劇增加的電動汽車和電池需要大量的鈷、鎳和鋰,以及稀土元素,風電投資還需要大量的稀土和鋅。
未來20年,鋰的需求將因為電池的使用而攀升40倍;目前銅線還沒有特別合適的替代品,電動汽車所需的銅是內燃機汽車的四倍;陸上風電場每兆瓦的銅密集度是傳統發電廠的四倍。值得注意的是,關鍵礦物現在已成為各國能源安全的關鍵,清潔能源技術所需的關鍵礦物的生產比石油市場集中得多。例如,剛果民主共和國生產了世界上60%以上的鈷,這是一種重要的電池材料。IEA建議,各國應考慮儲備一些關鍵礦物,以對沖供應短缺的風險。
需求的旺盛導致了供給緊張、價格上漲,然而原材料價格壓力又不斷傳導到下游,不斷侵蝕下游投資利潤,阻礙投資步伐。IEA執行主任法提赫·比羅爾(FatihBirol)表示:“由于成本增加,能源轉型肯定會放緩。如果原材料供應緊張問題不加以解決,可能會使全球邁向清潔能源的步伐變慢、成本更高,繼而阻礙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努力。”
02、增長悖論
在過去的十年間,光伏和風電之所以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能源類型,核心因素在于成本的迅速下降。但是這一增長趨勢可能會因為原材料上漲而逆轉。全球的光伏和風電的投資熱情被高漲的制造成本嚇退了腳步,目前處于僵持、角力、停滯的階段。
6月初,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在召開的光伏行業熱點難點問題座談會上指出,從年初至今光伏硅料的價格上漲超150%、硅片上漲接近60%、電池片上漲4%、組件上漲8%,直接導致一些新項目的推遲。
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多晶硅原料價格開始上揚。基于光伏發展的良好預期,硅片和電池片產能迅速擴張,一時間硅料成了最為搶手的商品。“從2018年5月31之后,光伏整體市場下跌,金剛線切割技術推廣讓硅料用量降低30%,硅料價格持續走低,導致很多硅料企業跌破成本價,最終倒閉。硅料企業從2019年27家減少到只剩11家。去年第四季度光伏裝機就高達30GW,硅料價格從那時上漲,中游硅片和電池片行業又出現了大量的擴產。但是硅料屬于化工行業,產能周期大概是1年半,造成當前硅料搶手的局面。”匯智光伏創始人王淑娟介紹說。
硅片產能擴張速度遠超硅料產能擴張速度,兩個環節未能同頻共振,成為了造成光伏行業現狀的主要原因,而下游也面臨著上游供應鏈傳導而來的成本壓力。“多晶硅的下游,是非常痛苦的”,阿特斯太陽能副總裁熊海波在一次會議中說,“玻璃和封裝材料漲價。匯率影響和海運價格暴漲,以上因素總共對下游銷售毛利影響超過6美分。目前下游現狀是,所有下游的公司沒有一家盈利,大家目前都在減產。”
組件開工率低已經成為行業一種普遍現象。一些光伏企業已大幅降低開工率,減產甚至停產,部分訂單開始出現違約、毀約現象,產業發展面臨較大的誠信風險。
難受的還不止是制造商,開發商也感受到了來自上游的壓力。受到組件價格的上漲,下游電站收益率也將受到擠壓。“組件、支架、線纜都在漲,土地價格也在上漲,項目開發費用都在上漲。如果組件每瓦成本增加0.3元,收益率降低一個百分點。“王淑娟說。
收益率的降低帶來的直接結果是對下游需求的抑制。“目前國內開發商已經調低電站收益率的預期,從8%降到6-6.5%,有的可能還達不到。”中信證券研究部電力設備新能源首席分析師華鵬偉稱。630是中國光伏行業的重要時間點,因并網補貼時限的政策限制,在這兩個時間點里,國內光伏項目集中并網,需求旺盛。但眼下,今年不會再出現“630搶裝潮”。“端午假期很多組件工廠都放假了,目前小廠開工率大約在30%,大廠在50%左右,現在企業主要做的事情是去庫存。”。
作者:范珊珊 來源:能源雜志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