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氫能產業再迎政策利好,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正式發布《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確立了“十四五”期間北京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除了北京外,河北、廣東、上海等地近期也對氫能產業作出提前布局。8月以來,利好消息頻頻,氫能源板塊持續走強,半個月以來錄得月內漲幅超15%
上周,氫能產業再迎政策利好,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正式發布《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確立了“十四五”期間北京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除了北京外,河北、廣東、上海等地近期也對氫能產業作出提前布局。8月以來,利好消息頻頻,氫能源板塊持續走強,半個月以來錄得月內漲幅超15%的優秀成績。然而,近日來,這位市場新星卻沒能給火熱的新能源行情添上前進動力,新能源行情反而不聲不響地踩下“急剎”,多個相關概念股迎來集體調整。業內人士認為,新能源行業的盈利周期和景氣度仍然保持向上,相關優質概念股可持續關注。
新能源概念股大面積回調
在連續多日創新高后,8月16日,新能源板塊指數開始出現下挫,8月17日單日下跌2.37%,隨后三日逐步回穩,一周跌幅收窄到2%以內。板塊所屬的龍頭個股、鋰電池生產商寧德時代表現頹勢,一眾生產鋰電池材料以及零部件的江門企業,例如科恒股份、道氏技術、芳源股份等也難逃牽連,紛紛下跌。對此,國盛證券江門港口二路營業部證券分析師張俊洋認為,本次新能源板塊調整的原因主要是相關個股今年以來漲幅過大,導致部分資金獲利離場,而眾多其他因素包括寧德時代拋出巨額定增計劃等,在市場引發了恐慌情緒,疊加期貨指數交割日臨近,資金出逃傾向加劇,也是促使板塊在大盤走弱時趁機回調的原因。
此前A股“沾鋰電池就漲”,反映的是新能源相關行業,特別是鋰電池板塊,還有作為主要原材料的有色金屬板塊景氣度高企。根據《上海證券報》報道,截至8月16日,進口鋰輝石精礦、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分別為865美元/噸、9.65萬元/噸,年累計漲幅超過116%、82%。有消息稱氫氧化鋰價格更是連漲34周。不過鋰價飆升也引發了投資者對市場泡沫的恐慌,擔心相關個股業績的成長性會不如預期。
鋰電池是新能源車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需要用到大量且種類繁多的有色金屬材料,例如正極的鈷酸鋰、錳酸鋰、磷酸鐵鋰和三元材料,負極的石墨、碳纖維等碳素材料以及電解液里面的電解質鋰鹽,隨著技術發展,新增采用的有色金屬材料也在增多,因此,有色金屬的價格變動與新能源板塊的相關企業生產成本息息相關。
張俊洋認為,除了市場供求原因外,有色金屬價格正處于由降轉升的歷史周期也在影響著這一輪的走勢。根據公開統計資料顯示,上一輪有色金屬周期高點出現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70—80年代滯漲危機為標志),而后價格開始震蕩下跌,直到2001年左右重新進入上升期,高點在2008年(主要特征為國內有色能源股票價格在此期間平均漲幅超過20倍),而目前市場正經歷有色金屬價格上漲周期,全球產業鏈里供給端部分經歷長時間萎縮后,產能重新爬坡所需的時間,與需求端短期內大幅提升的時間段存在錯位,形成明顯的賣方市場現象。本輪大周期的反彈跡象出現在2016年國家提出推動供給側改革的時間點,直到2020年疫情前夕為價格的二次探底過程。由于疫情原因,全球發達國家如美國等相繼拋出巨額刺激經濟計劃,從而令二次探底提前完成,但并不妨礙已經累積形成一個較大的提價空間。目前而言,有色金屬本輪周期已經進入主升浪初始階段,疊加下游生產商的旺盛需求,有色金屬價格或將保持長期高景氣。
鋰電池板塊“電量”依然十足
隨著有色金屬等原材料價格的快速上揚,市場普遍擔心生產成本的提高對下游電池生產商帶來的負面影響,產業鏈上下游之間潛在的價格博弈甚至會削弱整個鋰電池產業的利潤預期。自年初經歷大幅調整之后,新能源板塊一直處于比較穩定的上升通道中,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電池生產商、以贛鋒鋰業為代表的有色金屬礦產業更是連創新高,可以說“沾鋰就漲”是市場對新能源方向的整體熱捧表現之一,近來接連爆發的儲能板塊、氫能源板塊也是同理。目前多家金融機構均指出市場過熱的隱患,部分相關個股存在累積漲幅巨大的情況,市場情緒疊加利空消息引起短期內板塊指數下調、個股大幅調整都屬于情理之中。
張俊洋表示,目前生產鋰電池所需的鎳、鋰等原料在國內相對稀缺,有望帶來增產的新技術普遍未具備規;┙o能力,同時鋰電池客觀上也存在低溫下效能較低的硬傷,因此,國內一直在研發多元化的新能源解決方案。氫能源是作為目前主流的鋰電池潛在替代品之一,存在接棒炒作話題的可能,和儲能、鹽湖提鋰等新熱點一起,一定程度上令鋰電池這條資金主賽道有所“降溫”。
不過總體來看,有了國內“雙碳”政策引導綠色產業發展以及國際社會整體對新能源革命高度重視的背景,作為當前新能源概念里主推的鋰電池板塊依然處于快速上升期,而以上兩個基本面因素外的利空點,例如目前存在的有色金屬價格飆升,并不會從根本上打斷其發展趨勢。上市江企中,科恒股份、道氏技術、芳源股份的業務均有涉及鋰電池材料以及零部件的生產制造,受益于頭部電池企業裝機產能需求,未來可持續關注這三家上市江企的表現,但需要注意保持以及加強自身的技術壁壘優勢。張俊洋還表示,新能源行業的發展前路變化莫測,競爭也會異常激烈,唯有坐擁核心技術者方能屹立不倒。
作者:周祥燊 來源:江門日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