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3日,中國正式成為《巴黎協定》的締約方,自此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的核心力量。中國光伏作為全球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引擎,在世界舞臺大放異彩,推動著清潔能源的普及和廣泛應用。
時間邁入2024年,八年間,中國光伏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得益于政策的強力扶持與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我國光伏行業保持了迅猛且穩定的發展態勢。然而,隨著行業的不斷進步,新的挑戰也逐漸浮出水面。縱觀2024年上半年的行業發展情況,可以總結以下幾點:
01
行業洗牌與市場競爭加劇
中國光伏行業在經歷了連續幾年的高速發展后,正步入一個由市場力量主導的洗牌階段。在這一階段,資源逐漸流向那些技術領先、管理高效、資金雄厚的優勢企業。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的數據,2023年全球光伏組件產能的大幅增長主要集中在中國企業。而在中國,依然是由隆基綠能、天合光能、通威股份、晶科能源這些行業巨頭在掌控競爭格局,這印證了資源正在向行業領先者集中。
在洗牌過程中,一些技術落后、管理不善、資金短缺的企業將被淘汰出局,而優勢企業則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進一步壯大自身實力。這種行業整合和資源的重新分配,有助于提升整個行業的集中度和生產效率,進而增強我國在國際的競爭力。
在市場方面,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光伏領域,企業間不僅在產品價格、質量方面展開極致內卷,更在技術創新、品牌建設、客戶服務等多個維度進行角逐。都說2023年是群雄逐鹿的一年,進入到2024年,此態勢愈演愈烈!根據黑鷹光伏的統計,今年一季度,120家光伏上市公司營收合計3143.69億元,同比下降15.47%,其中64家上市公司營收出現不同幅度的下滑,降幅最大的甚至達到86.91%,這些驚人的數據可以從側面映射出競爭形勢的慘烈。
此外,隨著補貼的逐步退坡和市場的日益成熟,光伏行業的發展將更多地依賴于市場自身的力量。對企業而言,需要不斷提升自身實力,以適應這種轉變。與此同時,在分布式光伏裝機量不斷增加的背景下,電網接入能力逐漸成為限制新增裝機的重要因素。因此,獲取并網指標成為企業間競爭的關鍵。誰能優先獲得并網指標,誰就能在市場上占據先機。
不管是生產端還是應用端,都面臨著行業洗牌和市場競爭的雙重挑戰,這是進入2024年以來,光伏行業所展現的最明顯特征。然而這也為優勢企業提供了機遇,推動著光伏行業向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02
技術與產業鏈協同進步
在市場壓力的持續驅動下,技術創新已逐漸成為企業競爭的關鍵所在。為此,行業領軍企業正不斷將更多的資源和精力傾注于技術研發。以隆基為例,今年5月,該公司隆重推出了全新的BC電池Hi-MO 9,其發電效率再次刷新了行業認知,達到了驚人的27.3%,創下了硅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新世界紀錄。同樣值得稱道的是,天合光能在今年4月憑借其自主研發的210+N型i-TOPCon光伏組件,以740.6W的峰值輸出功率,成功締造了該企業的第26項世界紀錄。這些令人矚目的成就不僅展現了量產電池性能的新高度,更實現了光伏行業內迫切追求的降本增效目標,從而進一步彰顯了光伏發電的經濟優勢,并為其廣泛普及奠定了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我國光伏產業鏈在2024年也迎來了全面的提升。現如今,一個涵蓋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以及逆變器等核心環節的完整產業鏈已然形成,還包括了光伏材料與輔料的生產和供應等諸多細分環節。這一完整的產業鏈條,在各環節間的高效協同下,不僅大幅度降低了生產成本,還顯著提升了產品質量。這無疑為光伏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撐與保障。
產業鏈的完善和光伏應用的廣泛普及,引領光伏發電逐漸融入更多場景,與5G基站、大數據中心以及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新興設施實現緊密結合,形成了一種新的發展趨勢。這不僅拓展了光伏技術的應用范圍,還為交通、工商業、建筑、農業等多個領域的低碳化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為雙碳目標的提前實現帶來了更多可能性。
03
電價市場化進程加快
隨著我國電力市場的逐步成熟和新能源的全面入市,電價市場化進程正在顯著加快,在電力市場改革的推進過程中,價格體系也得到了進一步完善。為了提高電力資源的配置效率,提升綠電的經濟價值,并促進新能源的健康發展,預計將有更多的市場化電價政策出臺,這些政策將直接影響光伏項目的經濟效益和投資決策。
2024年上半年,一些省份已經開始探索分時電價機制。這種機制根據電網的負荷情況和電力的供求關系來調整電價,使得電價在一天中的不同時段有所差異。這將使得光伏項目的經濟效益更加靈活多變,也為電力系統提供了更好的調峰能力。同時,這種機制的實施將倒逼用電企業的用電習慣改變,以適應新能源的發展規律,配合電網更好地消納新能源,有效緩解電網容量過載等問題。
2024年,也是光伏進入綠電綠證市場化交易有顯著成效的開始。今年2月份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國家能源局三部門印發了《加強綠色電力證書與節能降碳政策銜接大力促進非化石能源消費的通知》,擴大了綠證的交易范圍和應用場景,為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市場化交易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4月,國家能源局印發《電力中長期交易基本規則—綠色電力交易專章(征求意見稿)》,指出參與綠色電力交易的發電側主體為風電、光伏發電項目,且綠證價格不納入峰谷分時電價機制、力調電費等計算。這一規定進一步簡化了交易流程,使得綠色電力的定價更加市場化和透明化。在一系列政策利好的推動下,光伏電力的商品屬性得到進一步還原和凸顯。甚至江蘇、浙江、廣東等地的分布式光伏綠電交易開始邁出嶄新的步伐,這些地區的市場響應積極,交易活躍,為全國范圍內的綠色電力交易樹立了典范。
04
政策多維度扶持,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2024年,光伏行業競爭加劇,應用端成本下降,理應激發市場裝機動力,但許多專家對今年的新增裝機容量卻持保守態度,原因有幾點:首先是補貼退潮,且對于光伏電價的政策變化較頻繁,影響投資者熱情和決策。其次是很多企業入局光伏的初衷較為功利性,利潤降低就退市,導致需求端增長緩慢。另外,上面提及的產業鏈價格浮動,上游整體成本下滑,使得許多原定項目流產,直接影響市場端布局。最后就是電網改造跟不上光伏行業發展速度,致使容量告急,一部分地區甚至出現并網限制,尤其針對分布式光伏。
針對以上情況,國家在今年上半年積極出臺了相關政策進行引導和調控。比如1月份工信部等8部門印發的《推進磷資源高效高值利用實施方案》,鼓勵磷化工企業及園區發展屋頂屋面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以此促進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同月,國家發改委等4部門印發的《關于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的實施意見》中,鼓勵充電運營商因地制宜建設光儲充一體化場站,以增強電網與新能源汽車的互動性。2月份,國家鐵路局等五部門,為推動綠色鐵路建設,專門選取了典型客站進行光伏試點應用,為此特別印發了《推動鐵路行業低碳發展實施方案》,旨在通過光伏等新能源技術的應用,減少鐵路行業的碳排放。
國家通過針對各領域、各行業的具體政策方案,為光伏的應用推廣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隨著這些扶持政策的逐步落地,我們可以預見到光伏將在更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不僅限于傳統的電力行業,還將滲透到交通、建筑、工業等多個領域。
除了從應用端出發外,國家對電網改造也給予了實際的政策支持。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關于新形勢下配電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配電網的發展目標和方向,要求提升配電網的承載力和靈活性,以適應分布式新能源的接入需求。政策中特別指出,到2025年,配電網要具備5億千瓦左右的分布式新能源接入能力,這為分布式光伏的發展提供了市場空間。3月,針對配電網印發了另一條政策——《配電網安全風險管控重點行動工作方案》,強調了分布式新能源電源、儲能電動汽車充電樁等新型并網主體大規模接入對配電網的影響,并提供了實際可行的風險管控落實方案。
可以說上半年,不同于以往的一些指導意見,我國出臺了更多具有實際落地執行的重要政策,以解決目前制約我國光伏行業發展的迫在眉睫的問題。
從以上的種種特點,我們可以判斷,2024年將是中國光伏行業發展的關鍵一年。行業洗牌和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優勢企業脫穎而出,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將成為行業發展的主旋律。當然,這一切的背后一直都有政策的引領和推動,中國政府的擁護一直是行業發展的最強后盾!所以在政策、市場、技術壓力的多方推動下,中國光伏行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中國光伏將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為全球清潔能源革命作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能環寶 來源:商業新知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