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7月20日商務部正式啟動對美韓多晶硅發起"雙反"調查后,江蘇中能、江西賽維、洛陽中硅、大全新能源四家占國內多晶硅產業八成份額的企業再度攜手向商務部提交申訴,要求對產自歐盟的多晶硅實行反補貼、反傾銷調查。
同時,申訴提出對立案后的來自美國、韓國進口的多晶硅產品追溯征稅,并采取有力措施防止進口多晶硅以加工貿易方式規避"雙反"措施。
美雙反使國內八成企業停產
從部分企業了解,美、韓進口多晶硅傾銷行為嚴重,美國政府向其多晶硅企業提供了大量補貼,在此狀況下,國內光伏產業已面臨嚴重生存危機,8成企業被迫停產。保利協鑫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歐盟進口多晶硅同比增加30.8%,平均價格同比下降47.46%,其中德國進口多晶硅占歐盟進口總量的近98%。一位國內多晶硅業內人士對網易財經表示,"國外對華傾銷多晶硅的非正常手段,存在明顯的惡意傾向,目的是要擠壓國內企業的生存空間,令其窒息而亡。
"對于美韓等國廠商的不良競爭,上述人士明確指出,"雙反"是國內光伏行業的自救行為,是出于保護國內多晶硅產業不受貿易傾銷損害。這位人士表示,"雙反"立案是世貿組織賦予的救濟國內產業、糾正不公平貿易的手段,而非貿易戰,世貿組織倡導自由貿易和無歧視性原則,但同時也對扭曲的不公平貿易行為,予以各國政府開展"雙反"調查并對不當競爭進行糾正的權力。
中國有色金屬協會硅業分會數據顯示,國內43家多晶硅廠商中,目前僅有8家勉強開工。其中,樂山電力宣布上半年營收同比下降40%,分析稱多晶硅業務因價格暴跌導致生產線停產改技是公司收入下降主要因素;南玻A上半年實現凈利潤2.46億,同比下降70.6%,平板玻璃和太陽能業務成為盈利下滑的主要原因,其中泰能源業務毛利下滑達到98.2%。上訴企業代理律師王雪華稱,"相關證據表明,美、韓對華傾銷的幅度很大。其中,美國向華傾銷多晶硅的幅度高達55%,韓國高達49%。海外廠商加大在華傾銷,不惜虧本搶占市場,致使多晶硅價格一落千丈,與產能的遞增形成強烈反差。"
國內一家多晶硅生產企業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對美、韓的對華傾銷行為需要增加對其進口多晶硅產品的追溯征稅。"原因很簡單,自上月公告立案后,出現了突擊進口多晶硅的情況。按照'雙反'調查程序,立案到初裁要3-4個月的時間,為有效打擊傾銷,減輕國內產業損害,商務部同意對來自美韓的進口多晶硅按規定從初裁開始往回追溯90天征稅。除此之外,由于許多出口商與國內進口商勾結,通過來料加工等方式規避'雙反'措施,這種行徑也應同樣重點打擊。
"可征收特別關稅消除損害 上述人士表示,當一國產業因補貼和傾銷進口造成嚴重損害時,就可以依據規則向本國政府提起申請調查。在申請滿足基本要件后由政府發起調查,并通過調查裁定是否存在傾銷、補貼以及損害,如果存在就可以通過征收特別關稅的形式消除這種損害。
市場觀察人士稱,國內多晶硅企業有能力在"雙反"后保持國內多晶硅原料供應和價格平穩,而價格的平穩不是建立在當前傾銷形成的"白菜價",而是回歸世界一流多晶硅企業的合理利潤,從而進入良性的市場自主發展。擺在國內諸多多晶硅廠商面前的首要課題是維護公平的環境,另一個重要課題也早已浮出水面--如何加快技術及成本優勢,將是未來市場制勝的關鍵。
有業內人士稱,貿易救濟僅僅是救急,救不了低端多晶硅的長期命運,中國多晶硅企業必須依靠技術創新、規模經營、管理提升的發展策略,這才是未來保持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動的核心競爭力,龍頭企業有責任率先突圍。保利協鑫近期發布的盈警分析材料中指出,其多晶硅生產成本目前約為18美元/公斤,其在硅片生產技術方面的突破也已正式公布,未來一年多多晶硅生產成本將大幅下降,同時硅片轉換效率和良率將會進一步提升。
上述人士表示,政府應繼續加大對多晶硅在內的清潔能源材料的扶持力度,通過稅費利惠等措施,實現清潔能源企業的低壓發展,更有利于實現清潔能源應用的推廣效率和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