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江蘇無錫,新華路9號,在落日的余暉之中,尚德總部的標志性建筑——全球最大的“光伏建筑一體化”生態辦公大樓,依然格外引人注目。這棟2007年底動工、2009年初落成的大樓,當時的造價約為2億元人民幣。
“我至今印象深刻的,就是這棟很漂亮的總部大樓,造價非常之高。”2009年加入尚德的朱云迪,對本刊記者回憶說,“我以前經常去那里開會,每次都挺興奮的。但它真的很不經濟,如果換成一個比較節約的民營企業老板,可以用這個錢造三棟大樓。”當然,按照光伏電板目前的市價,這座大樓的價值,早已跌去了80%。
2011年10月,朱云迪已經辭職離開尚德,不過,“2009年12月,在做入職培訓時,我真的覺得,尚德是一家我可以做到退休的公司。但待了一年后,我覺得,在這個公司呆到退休不太可能了,呆10年問題不大。到2011年上半年,我就把時間調整為5年。為什么最終決定離開?因為我把時間從5年調整為3年了”。
“為什么,我只在尚德做了不到2年?”朱云迪說,“一個方面是因為,我看到的東西越來越多,對公司越來越了解。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2011年上半年,市場已經開始有變化了,所以,當時整個公司的高管團隊也變動很劇烈,我相信,這些高管對公司未來的敏感度比我更高,他們的離職,以及日常工作態度的變化,很能說明公司的問題。”
如果說,當年豪擲2億元建造總部大樓的尚德,正如其創始人、董事會主席施正榮所期,是一個“高大、強壯,思維敏捷,有活力,35至36歲”的“中年男子”,那么今天,這個“中年男子”貌似已經病入膏肓,奄奄一息。2007年底,大樓動工之時,尚德股價曾創下了88.65美元的最高紀錄,但2012年底,它卻創下了0.71美元的歷史最低股價,并不得不為“重返1美元上方”而艱苦努力。
對于中國光伏企業來說,2011年至今,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艱難時期。2012年,盡管全球光伏安裝量仍在增長,但供需嚴重失衡,卻讓中國光伏企業成為了最大的受害者。“全球光伏組件的產能是一年60GW,中國占據了其中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