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個路線圖,可以給予行業內所有參與者以預期,更利于其隨行就市調整自身發展策略,也更利于技術研發的持續投入,行業發展也將因此更有可能變得有序。而不是如今這樣,落入傳統產業的管控窠臼,陷入越是管控卻越是過剩的悖論局面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文圖/吳軍杰
2013年,中國光伏應用市場迎來了超預期的爆發,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當年全國新增光伏裝機達到了創記錄的11.3吉瓦,較2012年3.5吉瓦的裝機規模大副增長了約3.2倍。
雖然,相對于上游龐大的產能而言,這一應用規模還遠遠不夠,但對仍處于示范階段的光伏發電應用來講,如此增幅已可堪稱“大躍進”了。
毋庸置疑,無論是面對日益突出的能源危機與環境危機,還是在氣候問題已成為國際地緣政治博弈核心議題背景下出于國家形象以及搶占未來產業制高點的戰略考量中國對清潔能源的利用以及清潔發展的需求,都只會越來越迫切。已日漸成為清潔能源領頭羊的光伏發電,完全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因此,中國光伏應用市場的快速啟動,乃至“大躍進”式爆發,就外部環境而言,毫不為過,甚至略顯延后與遲緩。
不過,如果立足于光伏產業自身的發展實際來看,此刻卻仍難免疑問,如此快速的下游市場發展節奏背后,理由究竟是什么?
是由于上游龐大產能的消化壓力?還是基于技術和利用模式成熟帶來的市場需求集中爆發?
對于光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而言,這是一個在產業宏觀管理層面上至關重要的邏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