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自2014年以來,各路資本正密集進入光伏電站領域,其中不乏恒大、中民投這樣的大手筆投資者。此外,類似中國平安、國開金融、紅杉資本等金融資本,也在布局光伏電站項目投資。
策劃:《太陽能發電》雜志
統籌:秋石
采寫:本刊記者 張廣明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4年以來,各路資本正密集進入光伏電站領域,其中不乏恒大、中民投這樣的大手筆投資者。
此外,類似中國平安、國開金融、紅杉資本等金融資本,也在布局光伏電站項目投資。
這也意味著,在僅僅三四年的時間里,中國光伏電站的投資格局已經發生了重大的改變,由剛開始的單一企業年均投資二三十兆瓦的規模,一躍而至吉瓦級甚至是數吉瓦級,且后者正有成為主流的趨勢。
不過,客觀的說,光伏電站巨頭時代的趨勢,對整個行業將帶來怎樣的影響,可能還有待觀察。
較為直接的影響是,一些大手筆資金的進入,無疑會有利于完成年度的裝機目標,并進而對整個中上游產業帶來一定的需求支撐。
這是有利的一方面。
不過,凡事都有兩面性,由于巨頭們所具有的資源優勢,他們的大規模進入,對其他市場參與方在獲取項目方面,是否會帶來擠壓和不公,或需要引起各方關注。更直接的說,地方政府在項目資源的分配方面,能否一碗水端平,將是一大考驗。同時,還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巨頭如果采取“贏者通吃”的經營理念,憑借其所掌控的下游資源優勢,是否會對中上游的技術進步、產業鏈的開放程度帶來不利影響。
更大的隱憂則來自于,一個由少數巨頭把控的“壟斷市場”,是否會對圍繞電站的交易、資產證券化、金融化發展布局起到阻礙作用。
當然,對于這些財大氣粗的投資者而言,如果能夠憑借其本身所具有的優勢,在利于行業長遠發展的生態鏈方面進行有目的的布局和搭建,尤其是在圍繞電站的交易、資產證券化、產品金融化方面,則絕對是整個行業發展的福音。
這對巨頭們在行業內的發展戰略、長期耕耘決心以及創新能力,顯然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本期“特別策劃”欄目文章: 電站投資的“大玩家” 巨頭時代的“雙刃劍”
作者:張廣明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