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裝機持續高增長帶動制造企業收入與盈利加速釋放,而頗為意外的是,電站類企業受制資源匹配能力、限電等問題,增速已經減弱
作者:本刊記者 張廣明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2016年5月刊
原標題:上下游反轉?
曾經被形容為冰火兩重天的光伏業上下游正在反轉?
來自機構的報告顯示,從綜合收入與盈利來看,制造類企業與電站類企業間正開始出現分化:行業裝機持續高增長帶動制造企業收入與盈利加速釋放,而頗為意外的是,電站類企業受制資源匹配能力、限電等問題,增速已經減弱。
縱觀現有的信息來看,在電力體制改革大背景下,以及補貼所需的巨大資金來源掣肘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官方對光伏電站的定位也發出了較為清晰的信號,尤其是在盈利能力方面,即將其整體的盈利水平與其他行業看齊或稍高,而對更高的盈利訴求可能不會予以支持。
當然,任何一項投資都需要在安全性、流動性以及盈利性三者之間做出平衡。僅就制造業與電站而言,在收益的穩定性以及安全性方面,電站會更勝一籌。畢竟,限電目前只是發生在個別地區,且對這一問題的解決會獲得一定的政策支持。而反觀制造業,還更多是市場行為。
不過,吊詭的是,如果沿著這一思路繼續深究,則會發現一個更有意思的現象。
對于光伏電站而言,通過政策的保證獲得了二十年的穩定預期。但另一方面,恰恰由于政策本身以及電力行業的特殊性,使得大到這個行業或小到一個企業,其前途和命運竟完全寄托于外部力量,而無法自己左右。
更直白的說,對于制造業企業而言,如果市場形勢不好,起碼還可以打價格戰,只要企業本身能扛得住。而對于電站來說,即使你想通過降低電價等方式多發電,但如果沒有電網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持和許可,也終究難以成行。
制造業卷土重來 作為主營單晶硅的企業,隆基股份公布的數據顯示,其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59.47億元,同比增長61.6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5.27億元,同比增長96.16%。
而就具體板塊來看,毛利率也在回升,硅棒的毛利率已經升至30%以上,硅片也達到了20%左右。
東方日升新近公布的2016年一季度報告則顯示,其實現營業收入18.52億元,同比增長149.46%,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53億元,同比增長1822.13%,,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預計為1.7億元,同比增長884.39%。
長江證券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納入統計的23家光伏企業2015年實現收入740億元,同比增長33.98%,其中15家制造類企業合計收入同比增長42.19%。今年1季度行業依然維持高增長趨勢,收入同比增長52.99%,其中制造業同比增長79.06%,明顯高于行業水平。
國家能源局數據則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全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714萬千瓦。其中,光伏電站617萬千瓦,分布式光伏97萬千瓦,這一安裝量已經相當于去年半年的安裝量。
長江證券發布的報告認為,一季度安裝量之所以大幅增加,與因電價下調而出現的搶裝效應有關。在搶裝之后,預計下半年行業裝機將維持平穩發展,一是電價下調幅度并不算大,電站盈利依然較高,對企業仍具有較高吸引力;二是雖然行業面臨限電等問題,但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解決問題。同時光伏項目對資源依賴相對較低,項目開發周期相對較短,因此更容易向中東部轉移。
作者:張廣明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