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普遍處在十二五開局之年的充滿活力的氛圍之中,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將實現“戰略性突破”,通過戰略新興產業從“世界工廠”脫胎換骨轉向中國設計活發明等跨越式發展。國家也先后出臺相應的鼓勵政策,確定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并且相對應的政策資源、金融資源、技術資源、人才資源等,都開始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傾斜,大趨勢中孕育著大商機。
但是如火如荼的新興產業,對于投資者來說是一個最好的投資方向,但當眾人一擁而上的時候,也有可能存在巨大的風險。畢竟新興產業潛力巨大,但從潛力到現實,仍舊是未知數。很有可能出現投入巨大但是卻收益遲緩或甚微的情況,更可能出現新興行業的“火拼”局面,將藍海變為紅海。
比如以太陽能產業為例,如曾經的產業引領者無錫尚德,至今仍舊是投資界津津樂道的成功投資典范。但是,隨著許多企業一窩蜂地一擁而上,在國內,幾乎所有的省市,都將太陽能產業作為未來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而投資太陽能產業的各種企業已經遍地都是,在這個產業鏈中部分低門檻技術含量相對容易的,在各地政府的關懷和資金蜂涌而入的推動下一窩蜂地上馬,如今太陽能產業中部分產品已經出現嚴重同質化并且面臨高度競爭,甚至出現過剩格局,這對于部分后進跟隨型的投資者來說,不能算是一個成功的投資。
目前許多上市公司也存在在政策和資金的關注下,紛紛開始從傳統產業進軍新興產業,而在消息公布后股價自然也立馬起飛,進軍新興產業以及投資者追捧該類上市企業當然是好事,但是作為投資者在關注該類轉型企業的同時,必須深入研究企業所進入新興產業的發展前景、行業發展所出階段、技術創新能力、以及未來收益預期等等。不能只要是新興產業而不加分辨地進行投資。
當然,對于新興產業企業的投資和價值的識別,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我們相信,也許在第一波漲勢中所有觸新的企業均會上漲,但當市場回調后第二波漲勢中也許只有50%新興概念的企業會上漲,其他一些濫竽充數的將被市場所發現。而到第三波漲勢中,也許只剩10-20%具備真正技術創新、市場優勢的新興產業企業。
所以,我們在追逐新興產業的投資熱潮中,必須注意新興產業中可能存在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