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太陽能發電》雜志編輯部
統籌:秋石
采寫:張廣明
對于國內光伏制造企業來說,現階段顯然已到了一個最危險的時候。
繼美國對中國輸美光伏產品作出“雙反”初裁后,歐洲企業也向歐盟提出了類似的調查申請。
雖然結局尚難預料,但很明顯的是,以出口為主的中國光伏制造企業正面臨越來越惡化的國際市場環境。
在遭遇虧損、經營困難之際,歐美企業一般選擇破產重組。雖然中國光伏企業的經營處境未必就比國外同行好多少,但國內企業似乎更寧愿苦苦支撐。
最近圍繞業內一線企業賽維LDK及尚德電力的諸多爭議清楚地表明,中國光伏企業尤其是一線企業面對的競爭,既是企業之間的競爭,同時也摻雜了其所能調動的包括地方政府在內的各種資源的考量,可謂是“綜合實力”的比拼。
對于當下的國內光伏業而言,盡管面對的并非全部都是壞消息,比如新近下發的國務院新興產業規劃將2015年國內光伏裝機規模提高到了21吉瓦等。但綜合來看,國內光伏業要想擺脫目前的困局,大刀闊斧地進行行業整合是必然出路之一,尤其是一線企業之間的整合,或許才有可能改變目前以“價格戰”為主的市場競爭格局。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此前在江蘇調研時也表示,對于光伏行業面臨的產能過剩,應該通過行業整合以及兼并重組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