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蘋果公司宣布斥資8.5億美元,從第一太陽能公司位于加州的太陽能發電項目購買130兆瓦電力,這成為美國太陽能行業到目前為止獲得的最大企業用戶訂單。
蘋果公司的一舉一動,歷來能引起A股市場上相關股票出現異動。而近期以來,我國光伏產業在政策上也屢獲“紅包”,更為相關個股的表現提供了支撐。
重磅新政陸續出臺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蘋果與第一太陽能簽訂的這份用電協議為期25年,由后者位于加州中部的一個即將建設的項目提供電力。這些電力將服務于蘋果位于加州的總部、所有辦事處和零售店,以及正在Cupertino地區修建的新工作園區。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表示,長期來看這筆投資將為蘋果帶來巨大的能源成本節省。這將是蘋果投資打造的第四家電廠,其他三個分別位于北加州和內華達州。
而在本月初,蘋果剛剛宣布計劃未來十年投資20億美元,將破產藍寶石供應商GTAT的工廠改造為數據中心,并計劃修建一個太陽能電廠為該數據中心提供70兆瓦的電力。
在中國,去年底,工信部出臺了利好光伏行業的重磅新政—《關于進一步優化光伏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提出要加速光伏產業機構調整,推動產業健康發展;到2017年底,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骨干光伏企業,前5家多晶硅企業產量占全國80%以上,前10家電池組件企業產量占全國70%以上,形成多家具有全球視野和領先實力的光伏發電集成開發及應用企業。
此外,日前國家能源局向各省及電網下發《2015年全國光伏發電年度計劃新增并網規模表》,征求意見稿中提到2015年全國新增光伏并網15GW。這一數字相比去年的并網裝機量10GW增長了50%。
光伏行業迎“大年”
除蘋果外,谷歌、亞馬遜等巨頭也在可再生能源布局上伸出橄欖枝。市場人士認為,谷歌、蘋果等科技巨頭紛紛采用清潔能源,顯示出對可持續的能源供應的需求上升,這對其他科技業企業而言具有標桿意義。A股中光伏能源概念股林洋電子、陽光能源、東方日升、特變電工等,后期值得重點關注。
研究人士分析,未來最為激烈的兼并將出現在電池和組件行業,在光伏制造業資金和利潤率的雙重壓力下,企業之間的整合很可能并不以規模取勝,一些原本就找小廠代工的企業,可能在這次整合浪潮中將其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