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主要發電商再融資計劃近日相繼獲批,但煤價快速上漲令火電廠盈利前景堪憂,這些公司近期能否順利籌到錢恐是未定之數。
在中國堅決抑制物價的當下,發電商冀望政府啟動煤電聯動機制將遙遙無期,"計劃電和市場煤"的問題,使得發電商無法通過市場機制降低成本壓力,因此今年來電力股在二級市場上一直被邊緣化。
不過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海內外節能環保及新能源熱潮創造了電力集團分拆新能源業務的良機.近日,華能新能源和大唐新能源陸續在港發行新股籌資,為這些電力集團打造了一條新的融資渠道。
"挺擔心的,看起來有點夠嗆!"平安證券行業分析師張凡在談及電力股的融資前景時指出,這些電力股的市價離增發下限不遠,對機構來言,吸引力并不大,而且此前實施增發的申能股份已跌破發行價。
本周國電電力和華能國際先後宣布其增發計劃已獲證監會核準批文,批復自六個月有效。大唐發電周三亦宣布,其增發計劃獲得發審委審核通過。
上海一家資產管理公司副總表示,這三家公司,火電業務占較大比重,"躲都躲不及,還會去買嗎?"
國電電力擬公開增發不超過30億股A股,募集至多97億元人民幣,用于收購控股股東旗下浙江北侖三電、江蘇電力公司等資產及投資于大渡河水電站等項目.而華能國際計劃A股和H股定向增發,A股籌資不超過86億元,用于數個風電場及火電項目,保薦人為中金公司;H股籌資用于海外業務發展。
而大唐發電定向增發至多10億股A股,擬募資金數額不超過80億元人民幣,主要投向煤制天然氣、核電、水電、風電等項目。
自7月以來,國電電力、華能及大唐等主要電力股股價小跌或勉強持平,遠遠跑輸于滬綜指同期19%的漲幅;更是不如金風科技等新能源股的漲幅,風電設備生產商金風科技同期股價已翻倍。
10月末剛實施公開增發的申能股份在增發股份上市不久後,即跌破發行價,周三午盤報8.05元,其增發價格為8.39元。
火電或面臨全行業虧損的尷尬
中金公司行業分析師陳俊華最近在報告中指出,11月份中國大部分省份的點火價差(每度電發電成本與上網電價的差距)繼續收窄,江西、湖北、湖南、廣西、海南等地區的煤價增長較快,其中廣西、海南、江西等省份的點火價差已出現負值。
"四季度火力發電商業績壓力加大,"該報告認為,四季度煤價出現加速上漲,電量回落超預期,中國的火電廠商再度面臨行業性虧損概率上升。
張凡表示,前三季度火電上市公司總體利潤下降25%,主要受煤價同比漲幅較大拖累.而明年煤炭成本繼續上漲是大概率事件,預計市場煤價漲幅在10%以內,合同煤價漲幅在7%左右(約40元/噸)。
她擔憂地說,今年煤價已追上08年高點,大多火電廠第四季都是微利.若明年一季度煤價繼續漲,火電廠可能會出現虧損。
"只有等電力股股價回升,才能實施再融資,"上海一家券商分析師指出,國家為抑制物價漲幅,近期預計不會啟動煤電聯動機制,上調電廠的上網電價;而近期A股市場亦陷入震蕩勢,電力股股價無法搭乘東風,所以這些公司未來實施再融資的時間節點真是不好判斷。
中國10月CPI同比上漲4.4%創出25個月新高.中國政府已三令五申平穩物價,價格主管部門發改委更是連續發文,提出增產、保供、穩價.摩根大通中國董事總經理李晶稍早表示,國務院對價格干預主要以基礎必需品為目標,目前的政策立場似乎預示著中國可能推遲上調油價及電價。
大唐電力A股周三早盤收在6.76元,其定向增發的價格下限為6.81元。
新能源業務海外上市
中國五大發電集團旗下的A股上市公司,主業基本上都是火電、水電等常規能源;而對于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這些發電集團基本都是另起爐灶,這也使得A股市場上的這些電力股缺少誘人的題材。
張凡指出,未來中國電力行業發展趨勢是火電裝機容量的增速將會越來越慢,在整個電力結構中的占比也會逐步下降,而新能源未來幾年則將是投入的高峰期。
中國五大發電集團中,國電集團、華能集團、大唐集團、華電集團和中電投已指定旗下一家上市公司,作為其常規能源的上市平臺,對應的上市公司分別為國電電力、華能國際、大唐電力、華電國際和中國電力,這些集團紛紛承諾未來數年內將火電等常規能源注入上市公司。
在新能源方面,國電集團已率先將其風電業務分支--龍源電力在香港上市,近期華能新能源和大唐新能源先後啟動香港首次公開發行(IPO)進程,分別計劃籌資99億港元和7.4-10.1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