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能源轉型提速、行業產能充分釋放、地方經濟升級迭代等多方面因素,預計今年全年新增裝機規模將達4.3億—5億千瓦。 “去年我國新能源累計裝機容量超越煤電,成為第一大電源”“新能源大范圍資源優化配置能力不斷提升”“‘十五五’期間,我國新能源裝機將繼續高速增長”“預計未來五年,新能源年均裝機規模3億千瓦”“一系列新能源相關文件發布將改變行業發展的某些邏輯”……業內人士普遍對“十五五”時期新能源發展持樂觀預期。 有業內專家向《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新能源裝機仍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預計“十五五”末將再次翻番。考慮能源轉型提速、行業產能充分釋放、地方經濟升級迭代等多方面因素,預計今年全年新增裝機規模將達4.3億—5億千瓦。 已實現從增量主體向存量主體過渡 “新能源發電裝機持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已實現從增量主體向存量主體過渡。”國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副主任葉小寧表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新能源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4.1億千瓦,同比增長33.9%,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的比重達到42.0%,超越煤電成為系統第一大電源。其中,風電裝機5.2億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8.9億千瓦,分別連續15年、10年穩居世界第一,約占全球的45.8%、46.9%。新能源發電新增裝機容量3.6億千瓦,是2023年的1.2倍,占全國電源總新增裝機容量的83%,已成為新增發電裝機的主體。青海、甘肅、河北、寧夏等25個省區新能源發電裝機占比超過30%,其中青海、甘肅、河北新能源裝機占比超過60%。 最新發布的《中國新能源發電分析報告2025》顯示,新能源發電量保持高速增長趨勢,在總發電量中占比突破18%,已成為電量增量主體。2024年,我國新能源發電量1.8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5%,對發電量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12個省區新能源發電量占用電量的比例超過20%,其中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占比超過40%。同時,新能源并網和送出工程建設持續加強,新能源大范圍資源優化配置能力進一步提升。截至2024年底,我國已建成42條特高壓輸電通道,包括22個交流工程和20個直流工程,構建了一個規模宏大、覆蓋廣泛且堅強可靠的電網,為我國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魯宗相認為,過去20年,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過程中,亞洲地區以71%的份額占據主導地位,這主要歸功于中國的貢獻。與之相比,歐洲國家和美國的新增容量分別約占12.3%和7.8%,而非洲及歐亞大陸的其他地區總體占比僅為2.8%。我們常用“中國效率”來形容我國新能源行業的發展速度和規模。當然,我國新能源的高質量發展仍然任重道遠。 新能源上網電價總體呈下降趨勢 業內認為,新能源全面入市政策推進、綠電直連等相關文件的發布,并非孤立存在,它們相互串聯,這些政策的出臺將改變“十五五”期間新能源發展的邏輯和路徑。 受7號文和136號文對于新能源項目“新老劃斷”的影響,今年1—5月全國新能源新增裝機達到2.5億千瓦,預計下半年除12月會迎來一波年底“搶裝”外,其他月份新能源裝機節奏整體會呈現出平穩增長的態勢。 隨著136號文的發布,新能源由“保障性收購+市場交易”轉向“機制電量+市場交易”,在新能源發展過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葉小寧分析,從新能源發展看,機制電價將保障新能源合理收益,但新能源上網電價總體呈下降趨勢。增量項目通過競價方式獲得機制電量和機制電價,當前我國新能源已全面進入平價、低價上網階段,機制電價較原保障性收購價格將可能有所下降。此外,新能源為獲取機制電量收益,在市場中利用低邊際成本優勢,申報低價、地板價進行“搶量”,可能降低新能源整體上網電價。 “從投資布局看,一方面,新能源企業盈利邏輯發生改變。新能源盈利從‘做大電能上網規模’逐步向‘提高量價協同水平’轉變,部分地區投資‘過熱’將得到有效緩解,由市場和規劃共同決定新能源投資規模成為未來趨勢。”葉小寧表示,另一方面,市場將為新能源項目投資和并網提供位置信號。新能源開發利用既要考慮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完成情況、用戶電價承受能力、新能源滲透率等宏觀指標,又要考慮現貨市場節點電價水平、市場限價機制以及機制電量競價情況等市場因素。 新能源裝機規模有望達30億千瓦 中國能源研究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副秘書長王衛權指出,根據相關機構的預測,未來幾年我國用電量將保持年均約5000億—6000億千瓦時的增長。預計到2030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將超過13萬億千瓦時。結合經濟產業結構的分析,預計到2030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將達到66億至69億噸標煤。發展新能源成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必然選擇。我國資源特點為富煤、貧油、少氣,而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因此,大力發展風電和光伏產業,將促進我國能源獨立,實現從依賴資源向依賴技術的轉變,同時也為我國實現趕超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鞏固了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鏈,推動新能源、新技術、新產業的發展,進而帶動綠色經濟的增長。 葉小寧表示,在“十五五”期間,我國新能源將繼續保持每年3億千瓦的高速增長。據初步測算,到2030年,我國新能源裝機規模有望突破30億千瓦,實現新能源總量在現有基礎上的翻番。 王衛權強調,新能源裝機和發電量的增長是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的關鍵途徑。為了實現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達到25%的目標,根據測算,到2030年,我國風電和光伏發電裝機容量至少需要達到25億千瓦。考慮到行業的平穩發展需求,2030年之前,我國每年需新增風光裝機2億千瓦以上。若國家進一步提高自主減排貢獻目標,到2030年,我國風電和光伏裝機規模有望達到30億千瓦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