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對于補貼以外的客戶和市場機會,此時還不關注和研究,那可能就不是OUT了那么簡單,而很可能是會被市場淘汰了。
作者:本刊特約撰稿人 趙永紅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2015年12月刊 原標題:趙永紅:如果光伏沒有補貼 近日,連續有多家浙江光伏企業興高采烈地告訴筆者,所投資的并網光伏電站的所有補貼都拿到了,包括國家補貼以及省、市、區里的補貼。替企業高興之余,也讓筆者想起了關于補貼的一些往事。 前不久,有一家電站開發企業告訴筆者,西部電站限電太嚴重、補貼拖欠太嚴重,還是東部分布式項目現金流情況更好,因此公司整體戰略重點方向將從西部移到東部。“現在西部電站的開發商們被國家欠的錢實在是有點太多。”他感嘆道。 去年,一家全國性商業銀行的光伏版塊負責人對筆者說:“秘書長,我們銀行也是企業,不是福利機構,風險太大虧錢做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對請我們過去探討光伏融資的地方領導說,你們對光伏這么重視,是不是也可以像當年農業項目貸款一樣,出一個可以政府兜底的制度?” 前年,還是在全國性補貼標準出臺之前,行業內曾經對國家政策補貼會是多少討論得無比熱烈,加上不少地方政府也在醞釀省、市乃至區級的光伏補貼政策。當筆者問一位企業老總的意見時,他很認真又很激動地說,我的意見是國家不用出錢補貼,只要出政策就行,市場面前人人平等,誰有本事誰做起來。 再往前溯,大約大前年,一位企業中的行業專家告訴筆者,由于他經常和國家相關部委以及省、市政府交流,每當政府領導表示光伏太貴要靠補貼才能做不值得扶持推廣時,他都會回復同樣一句話,“難道因為孩子現在不賺錢,所以就不要出錢供他上大學了嗎?” 對于光伏產業而言,一方面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離不開政府的補貼扶持,不僅在中國,全球很多國家的經驗都證明了這一點;另一方面,補貼確實帶來了財政的負擔,由此不可避免可能會發生補貼不能及時到位的情況;再者,政府補貼一定是不斷下降的,并且不會一直補貼下去。這些關于補貼的情況,每位光伏人心中都無比清晰。 既離不開補貼,但補貼又無法長期依賴且存在拖欠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面對其中的矛盾和風險,光伏企業是只能聽天由命呢,還是選擇去主動改變呢? ![]() 正泰江山200MW 農光互補電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