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對于補貼以外的客戶和市場機會,此時還不關注和研究,那可能就不是OUT了那么簡單,而很可能是會被市場淘汰了。
看補貼:雙刃劍 類似的討論,或許行業內許多人都已經聽到過。而很多光伏人則對此現狀頗為不滿,泱泱大國,這點兒錢完全可以拿出來嘛,為什么政府會搞不定呢? 筆者和很多同行一樣,對此也有頗多疑惑和不滿。不過,有一天筆者突然意識到,我們是站在光伏里看光伏,覺得一切都很應該。但是,那些“跑掉的一多半人”,應該有著他們的合理的理由,因為他們也大都是支持者,而不是反對者,有可能只是暫時沒有能力支持光伏罷了。 其實,許多的事,不是按我們認為應該的或完美或最佳的方式發展的,而是按其本身可行的可推動的方式先動起來的。 光伏本身是一項新生事物,在推廣的過程中,如果我們收到的反饋和預期相差甚遠,那么,也許正是我們需要換一種思路、換一種方式的時候。因為,只有與市場匹配的方式,才能推動市場的發展。 及此,筆者突然想起那位認為不需要政府補貼的老總,他的企業是怎么做市場的呢?這家企業已經在建筑業、零售業做光伏多年,雖然規模不太大,但一無負債,二來產值逐年增加,利潤水平也比同行好出很多。 “現在有沒有補貼、補貼多還是少,與我們企業的關系越來越小,我們已經不在那個層面上和大家拼搶市場空間了!彼3H绱烁嬖V筆者,他總是很低調,但大家對他的敬佩是由衷的。 一定會有人認為,這樣的做法,能做的量太小啦,怎么消化掉我們那么大的產能?怎么能形成大的銷售產值呢? 就因為產能要多,就因為產值必須做大,再加上政府補貼的推波助瀾,大部分企業都將注意力集中在了乘政策東風加大規模建設上,卻忽略了或是沒有去做那些對企業長期健康發展更為重要的事。 這或許是補貼帶來的副作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