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電價下調、補貼拖欠以及土地問題等已堪稱“重磅炸彈”,但資深投資者卻指出,對于光伏行業而言,真正將造成毀滅性打擊的頑疾,是限電。
最大頑疾 近段時間,隨著領跑者基地項目中標價格一個比一個更低,加上電價下調意見稿出臺、國網不再墊付補貼的傳聞、國土部門將農光項目用地一律按建設用地處理的批復等一系列不利消息的接連而來,造成業內一片悲觀。不少企業都大呼經營難以為繼,嚷嚷著要退出光伏行業,各行業協會也紛紛組織對策研討。 一時之間,前所未有的焦慮籠罩在光伏行業的上空。 然而,盡管電價下調、補貼拖欠以及土地問題等已堪稱“重磅炸彈”,但資深投資者卻指出,對于光伏行業而言,真正將造成毀滅性打擊的頑疾,是限電。 限電現象,在兩年前光伏電站投資快速發展的西北地區,已經是相當普遍。特別是作為新能源裝機大省的甘肅和新疆,在棄光限電方面一直飽受各方詬病,也給投資者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發布《關于做好風電、光伏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工作的通知》,詳細規定了光伏發電重點地區的最低保障收購小時數,最高門檻為1500小時,最低為1300小時。 但是,管理部門力圖為行業創造良好政策和市場環境的良好愿望,很快落空。 8月,甘肅省經信委在《關于下達2016年優先發電計劃的通知》中明確表示,對位于該省內的光伏電站,2016年只保障收購400小時。 業內人士估算,根據這一規定,甘肅限電高達70%。 頃刻間,輿論嘩然,討伐聲浪響徹河西走廊上空。 壓力之下,甘肅表示不執行《關于下達2016年優先發電計劃的通知》中“2016年只保障收購400小時”的規定。 變相執行 不過,據甘肅部分光伏電站投資者爆料稱,甘肅其實仍在變相執行400小時的保障收購政策。 該投資者提供給太陽能發電網的一份統計資料顯示,今年10月16日至10月31日的半個月期間,甘肅某裝機100MW的光伏電站的發電量累計不到240萬kwh,日均發電小時數不足1.5小時,日均負荷限制在10%—20%左右,最低只有5%,限負荷比例超過了80%。 另有投資者稱,甘肅電網調度部門10月下旬通過非書面渠道明確了今年第四季度的光伏發電調度原則:第四季度剩余發電小時數=(400+交易小時數—前三季度已發小時數)。 “目前甘肅實際執行的仍然是400小時保障收購小時數的政策。”上述兩位投資者一致表示。 與此同時,在前三季度的發電量中,甘肅部分光伏電站的交易電量占比已達到65%。其中,“大部分是標桿電價全讓的省內替代、大客戶交易。等于電價直接下降了近0.3元。”后一位投資者稱。 資料顯示,甘肅的脫硫標桿煤電上網電價為0.2978元/kw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