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多來,“光電風儲”領銜的新能源宏大敘事,在資本市場高潮迭起。其中一個接一個的泡沫吹起與破裂,令廣大投資者時而亢奮時而扼腕。整個板塊中樞上揚過程里,最終大家發現,最具韌性與價值的公司,終究還是那些遵從產業第一性的產業龍頭們。歸根結底,敘事再努力,也要回歸到對產業的價值貢獻上。比如在鋰電板塊,各種前沿技術路線屢
過去兩年多來,“光電風儲”領銜的新能源宏大敘事,在資本市場高潮迭起。其中一個接一個的泡沫吹起與破裂,令廣大投資者時而亢奮時而扼腕。整個板塊中樞上揚過程里,最終大家發現,最具韌性與價值的公司,終究還是那些遵從產業第一性的產業龍頭們。 歸根結底,敘事再努力,也要回歸到對產業的價值貢獻上。 比如在鋰電板塊,各種前沿技術路線屢屢成為市場焦點話題,但迄今為止仍是磷酸鐵鋰與三元二分天下。還比如當前最受資金追捧的儲能領域,一家家電化學類型公司估值倒是打滿了,但重點重大工程仍是屬于數十年前即已成熟的抽水蓄能。 再比如本文探討的光伏產業硅料這一分支,不少人都在預期基于硅烷流化床法的顆粒硅,將要顛覆掉既有的多晶硅供給格局,但我們目前看到的仍是下游企業不斷用巨額“長單”鎖定后者未來數年的產能。 技術總是向前不斷迭代延展。但回溯人類工業史,常識在于,在規模性生態面前,一項后發技術對于產業的適配總是漫長的。長期看我們要樂觀,但這個過程里我們更須時刻對產業的第一性保持敬畏,不斷審視新技術的成熟度以及其之于產業生態的貢獻度。如是,作為投資者,我們方能與產業進度保持協同成長。 01“優勢”背后的現實悖論 市場對于顆粒硅技術的熱忱期待,其來有自。 一直以來,硅料都是耗電大戶。電費是多晶硅制備過程中的重要成本,占比約在31%-42%之間。此種背景下,降低電量消耗,就成為這一技術領域降本增效最為直接的方式。 ![]() 圖:TCS改良西門子法成本構成 資料來源: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光大證券 目前,改良西門子法經過持續技術迭代后,綜合耗電量已經由此前60kWh/kg.Si,下降至48kWh/kg.Si。雖然降幅明顯,但與顆粒硅的硅烷流化床法相比,差距顯著。 據協鑫2021年報披露的數據,其某基地的顆粒硅綜合耗電成本已經控制在14.8kWh/kg.Si。以此數據計算,其耗電量僅為改良西門子法的30%,有著極大的降本空間。 除耗電更少這個優勢外,顆粒硅還存在生產工序簡單這個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