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站頂棚架設光伏雨棚,利用太陽能還能發電。這樣的“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來了。 10月27日,記者在烏魯木齊文化中心西南停車場看到,烏魯木齊市首座也是目前唯一一座“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正在加緊建設,施工人員正在對每個充電樁進行調試,推進國網送電及并網工作。這座充電站預計11月底試運行。 什么是“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通俗來說,這座充電站包括“光伏+儲能+充電”,集光伏發電、大容量儲能電池、智能充電樁等多項技術于一體,其中光伏負責發電,充電樁負責充電,儲能是二者之間的橋梁。 烏魯木齊靜態交通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哲說,將利用電池儲能系統吸收低谷電,并在高峰時期支撐快充負荷,為電動汽車供給綠色電能,同時以光伏發電系統進行補充,實現電力削峰填谷等輔助服務功能,有效減少快充站的負荷峰谷差,可有效提高系統運行效率。 “‘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可以解決新能源汽車充電站配電容量不足的問題,利用夜間低谷電價進行儲能,在充電高峰期通過儲能和市電一起為充電站供電,滿足高峰期用電需求,既實現了削峰填谷,又節省了配電增容費用,增加新能源的消納,彌補了太陽能發電不連續的弊端,提高了能源轉換效率,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能源利用方式。”朱哲說。 那么,相比普通的新能源車充電站,集“光儲充”一體的智能綠色充電站究竟有哪些不同?請跟隨記者的腳步到現場看看。 只見14臺雙槍充電樁分兩列排開,還配有1臺單槍快充樁及1臺單槍液冷充電樁,共服務30個充電車位。其中,液冷充電樁輸出功率可達480kW,在匹配的新能源車上可以實現“充電5分鐘,續航300公里”。 在充電站的頂棚上,兩排光伏電板不僅是遮陽棚,也是站內電能的來源之一。在晴天,兩排光伏電板1小時可以發電90度,既可以供給充電樁,也可以存入儲能系統。再通過站內的微網系統“大腦”,就能合理分配電的去向,形成光電轉化“閉環”。 “因為車輛是不定時進場充電的,通過微網系統的智能調配,車多的時候光伏發電補給充電樁,車少的時候收到儲能設備里,流量大的時候就調用電網的電,未來還可以反向接入,將多余的存儲電能輸送給電網。”朱哲說,據估算,充電站平均每年可以發電近12萬度,實現碳減排120噸以上。基于“充電網+微電網+儲能網”多個功能合一,站內可以實現微網清潔能源存儲就地消納,緩解大功率充電對電網的沖擊,并且真正實現“新能源車充新能源電”。 隨著烏魯木齊市新能源車保有量的上升,配套的基建也在不斷“進化”。未來,光伏、儲能、充放電系統和智慧能源管理平臺的光電轉化系統,將為包括新能源車充電、企業用電等更多場景帶來解決方案,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