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向日葵、超日太陽、海潤光伏等一批光伏企業或預虧或業績修正為巨虧,股價紛紛跌停,整個行業板塊全線飄綠。據初步統計,目前50余家發布上半年業績預告的光伏企業中,逾七成為報憂。
企業利潤大幅度下滑
2011年以來,蔓延在光伏行業的寒意至今仍未散去,這可從已披露2012年上半年業績預告的光伏
日前,向日葵、超日太陽、海潤光伏等一批光伏企業或預虧或業績修正為巨虧,股價紛紛跌停,整個行業板塊全線飄綠。據初步統計,目前50余家發布上半年業績預告的光伏企業中,逾七成為報憂。 企業利潤大幅度下滑 2011年以來,蔓延在光伏行業的寒意至今仍未散去,這可從已披露2012年上半年業績預告的光伏行業上市公司中窺見一斑。46家上市公司中,按照凈利潤下限計算,有35家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將出現下滑,其余的9家上市公司也預計凈利潤將出現大幅下滑甚至虧損,即國內光伏行業的上市公司整體預減達到了44家,占比高達80%。 截至目前,行業內有52家光伏產業鏈的公司發布上半年業績預告,剔除3家續盈公司,剩余49家公司中,僅拓日新能、中利科技等不足10家公司業績同比預增,其余均為報憂,比例超過七成,其中首虧公司數量更是高達10家。 曾經紅極一時的光伏產業,為何突然之間就面臨“坍塌”的危險?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中國能源與氣候項目主任涂建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際大環境不好,2008年末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對光伏裝機的傳統市場歐盟地區打擊很大,美國經濟也反彈乏力,各國自然難以持續對該行業的補貼。” “中國光伏行業無序發展導致產能過剩,中國的光伏產能估計在40GW左右,而世界目前每年能夠銷售的光伏組件卻僅為25GW左右。”涂建軍認為,產能過剩致使企業被迫在價格上開戰,造成企業利潤的下降。“中國在本國光伏裝機市場還沒有大規模啟動的情況下,一個國家的太陽能光電板產能就超過了全球需求總量,這種做法對光伏產業困局的形成有很大關系。” “自德國開始的上網電價法開啟了歐洲光伏市場后,其他國家先后模仿,所以光伏產業能有今天的發展。”歐中太陽能促進會國際交流總監劉隴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表示,歐洲國際的應用市場是最直接的推動因素,尤其是中國這樣的光伏制造大國,基本上是依靠歐洲市場的出口拉動起來的。 “因此,許多國家的光伏產業形成了對歐洲的依賴,包括中國。歐洲國家削減補貼,全球光伏產業鏈跟著遭殃,正所謂‘成也歐洲,敗也歐州’。”劉隴華說。 西部適合建光伏電站 內憂外患之下,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中國光伏業究竟如何引來“春天”?劉隴華說道,“如果光伏產業沒有發展前景,美國、歐洲就不會如此遏制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他們這樣遏制,只能說明他們看到了光伏的前景,所以要遏制中國,為他們贏得先機。” 劉隴華表示,雖然先機和核心技術掌握在歐美等國家手中,但是強大的制造環節在中國手中,只有對制造環節的壓榨,才能使他們取得更大的利益。 “歐美反的不是整條產業鏈,反的是個別產品環節,中國只需把歐美反的環節拿到國外去生產就能規避風險。所以,不但要開發國外新的應用市場,還要開發國外投資市場。對于國內,現在算是應用市場正在啟動,但是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破解。”劉隴華說。 “西部有廣闊的荒漠資源、豐富的太陽能資源,許多企業去西部建太陽能光伏電站,大型電站。這是好事。但有人認為,缺電的是東部,西部本身就不缺電,應該在東部搞太陽能屋頂電站,搞分布式能源系統。”劉隴華認為這種說法不對,“東部缺電的原因是大量高耗能產業都在這里,而西部工業欠發達。如果把高耗能產業向西部轉移,追著太陽能資源往西部走,這就平衡了。” “我認為西部建設太陽能電站沒有錯,還得繼續建,吸引高耗能產業向西部去,吸引西部的勞動力就地轉移。”劉隴華表示,現在西部的太陽能資源比任何地方的都好,適合建光伏電站,荒漠面積比任何地方都大。 “光伏產業未來的發展除了市場外,還要靠科技,只有不斷提高科技水平,實現光伏材料多元化,尋求更優良的材料,降低成本、提高轉換效率,光伏才有出路。”劉隴華說,不要一提起光伏就是晶硅。 完善光伏產業鏈條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太陽能光伏產品分會秘書長孫廣斌表示,中歐光伏產業互補性強,中國光伏產業的崛起,事實上也給歐洲帶去了許多就業機會。在全球化時代,中國與歐盟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尤其在當前歐債危機及全球經濟不景氣的狀況下,中歐只有攜手合作才能共克時艱。 涂建軍則建議,一是行業整合,要加快自身結構調整,走多元化發展路線,完善光伏產業鏈條,增強企業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同時企業要適當減少或放緩大規模光伏項目的上馬,縮減近期投資規模,倒掉一批當初一窩蜂上的低質量產能,讓實力強的企業生存下來低調度過“嚴冬”。 涂建軍表示,政府要支持地方啟動國內裝機市場,國家應加大能源結構調整力度,合理規劃光伏產業發展布局,保障光伏產業健康持續發展。最后,需要在產業政策上進行調整,解決行業無序發展的亂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