鈍化發射極和背面(PERC)技術已成為太陽電池新一代的常規技術。業內機構亞化咨詢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PERC電池產能將超過100GW。而PERC之后,以TOPCon為代表的鈍化接觸技術或成為下一個技術風口。據悉,通過集成選擇性發射極(SE)技術、先進漿料與金屬化工藝等,2019年PERC電池量產
鈍化發射極和背面(PERC)技術已成為太陽電池新一代的常規技術。業內機構亞化咨詢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PERC電池產能將超過100GW。而PERC之后,以TOPCon為代表的鈍化接觸技術或成為下一個技術風口。
據悉,通過集成選擇性發射極(SE)技術、先進漿料與金屬化工藝等,2019年PERC電池量產效率已經達到22.5%以上。為實現更低的生產成本,制絨與背面拋光工藝、背鈍化工藝、激光工藝、導電漿料與金屬化工藝的供應商們持續改進技術和設備,以提升設備生產能力和在線率,并降低物料和能量消耗。
與此同時,選擇性發射極、多主柵和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TOPCon)等技術也正在被引入標準PERC電池工藝。通過應用鈍化接觸技術,晶科于2018年實現創當時紀錄的23.95%效率PERC電池。目前,先進P型PERC電池最高效率已提升到以前難以想象的24%以上。雙面PERC電池在幾乎不增加成本的情況下實現雙面發電,在系統端實現10%至25%的發電增益,極大增強了PERC技術的競爭力與未來發展潛力。
TOPCon技術通過電池背面的隧穿氧化層和摻雜多晶硅層實現整面的背鈍化,而且多子可以穿透兩層鈍化層,無需開孔,避免了開孔處硅材料損傷和金屬接觸區域的復合。TOPCon技術與傳統晶硅電池生產工藝具有高度一致性。目前,TOPCon電池產業化已有先進經驗,量產效率超過23%,并仍具有進一步提升轉換效率的空間。
亞化咨詢專家表示,TOPCon技術被認為是PERC電池極具潛力的發展方向。跨國光伏設備巨頭梅耶博格(Meyer Burger)已開發了升級現有PERC產線的技術方案,可使PERC電池量產效率提升至23%以上。而PERC之后,以TOPCon為代表的鈍化接觸技術或成為下一個技術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