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能源生產體系,成為能源生產第一大國,不過能源生產的總體水平仍相對落后。推動化石能源安全、高效、清潔生產和轉化是我國能源生產革命核心內容,還要加快能源結構從高碳向低碳、無碳轉變
近日召開的全國“十三五”能源規劃工作會議提出,要推進能源節約,大力優化能源結構,增強能源科技創
我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能源生產體系,成為能源生產第一大國,不過能源生產的總體水平仍相對落后。推動化石能源安全、高效、清潔生產和轉化是我國能源生產革命核心內容,還要加快能源結構從高碳向低碳、無碳轉變近日召開的全國“十三五”能源規劃工作會議提出,要推進能源節約,大力優化能源結構,增強能源科技創新能力,推動能源消費革命、供給革命、技術革命和體制革命。外界認為,這是為了貫徹中央“積極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建立多元供應體系”的要求,將會為形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帶來重大政策支持。 經過幾十年艱苦努力,我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能源生產體系,成為能源生產第一大國,能源資源開發和生產整體水平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不過,還要看到,我國能源生產的總體水平仍相對落后。 一是能源資源開發效率低。我國人均擁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和7.5%,我國能源資源開發效率也總體偏低,如我國大型煤礦的資源回采率在50%左右,地方國有煤礦的回采率在30%左右,鄉鎮煤礦的資源回采率僅10%左右,在開采過程中造成巨大浪費。 二是能源開發造成巨大生態環境破壞。據統計,我國煤礦每年新增采空區超過4萬公頃,70%的大型礦區是土地塌陷嚴重區,這造成水土流失嚴重,加劇了生態環境的脆弱性。 三是能源安全生產問題依然突出。盡管我國煤礦安全生產水平已明顯提高,百萬噸傷亡率下降到0.3左右,但與世界先進采煤國家相比,我國煤礦安全狀況依然較差;我國電網抗擊臺風、冰凍雨雪和地震等自然災害能力相對薄弱;石油天然氣生產安全事故時有發生,石油煉化行業安全事故頻發。 四是能源生產體系協調性差。不同能源品種之間各行其是,能源系統整體效率低。各地各部門各企業基于自身的利益訴求,建設電源電網,導致我國電力發展缺乏科學性,存在無序、低效、經濟性不高等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