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家中國光伏企業現狀調查
河北省:確定光伏產業布局圖,形成保定、邢臺、廊坊三大產業集聚區,涌現英利、晶龍、新奧三大龍頭企業。
江西省:2015年全省光伏產業收入2500億元,光伏發電成本控制在每千瓦時1元
政策扶持需更有針對性
雖然企業現在處于“維持”狀態,但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光伏企業大多還沒有轉型的打算。
成立僅三年的湖南共創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表示,目前不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據企業發展部部長唐文華說:“公司中長遠發展規劃是立足湖南省,開發中西部,并且努力開拓海外市場。目前,公司在中南亞、越南地區都有項目在談。”
唐文華希望政府能夠做更多的工作,比如整合光伏產業,促進全產業鏈互助合作;對光伏企業繼續支持,包括實施資金補助、稅收優惠等措施;在人才培養上加大力度,或者和高校聯合培養。政府應該針對企業的需求,去引進高級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鼓勵自主創新。
河北晶龍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段主任則建議相關政府部門對全國的光伏層面進行布局和規劃、以及加快國家標準的制定。“一方面有了整體大的布局,才能有各省的合理布局,最后各個企業才能制定合理的小布局,另外因產業發展速度遠快于標準出臺速度,國內光伏產品進入歐美市場必須經過嚴格監測,而國外產品進入中國卻幾乎一路綠燈。作為公認依賴政策推動的產業,如何依靠國家標準的規范引導,是需要討論的重要問題。這估計還得一年多能定下來吧。”
劉獻社更重視光伏市場方面。他認為應該加大對中國國內光伏市場的開拓,“指望美國、歐盟市場不是長久之策”。
在已經由“賣方市場”走向“買方市場”的中國光伏市場,要想實現更大的發展,或許應該向新余工信委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的那樣:“政府做好政府的事,企業做好企業的事。”政府在政策、措施方面做好引導,企業在產品質量、技術、市場方面發揮自己的優勢,雙方各司其職,互助合作,努力把光伏產業做好,抓住新能源發展機遇。
本報記者調查的人士普遍認為,到2013年下半年,中國光伏市場將出現好轉。
作者: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責任編輯:郭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