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國西部地面電站已經出現了并網難的問題
中國2010~2012年間在西部地區投資建設的荒漠大型光伏電站系統規模較大,目前已經出現了并網難的問題。據我們調研得知,目前位于西部的大型荒漠電站的并網率僅僅達到一半稍多。而且已經完成并網的部分荒漠電站也不能滿發,所發光伏電力仍然有很大比例不能被電網消納。我們認為今年中國的集中式大型地面電站的發展已經遭遇了電網并網的瓶頸,和風電面臨的困難類似。雖然未來特高壓等輸電通道的建設速度可能加快,但是荒漠電站新增裝機量要保持此前的超過100%高增長速度的可能性不大。要有效啟動國內光伏終端應用市場,分布式系統與地面系統并重將是大勢所趨。而由于分布式光伏系統現在的基數較小,所以分布式系統的增速更快。
4、分布式光伏用電側平價上網后,歐美正在探索補貼模式的創新
分布式光伏的最大優點就是發電地域與負荷中心高度重合,大部分電力可以就地消費,剩余部分電力上網,電網輸送距離短,建設投資較小,易于消納,并網瓶頸問題易于解決。同時用電側的電價遠高于發電側的電價,電力的價值較高,雖然東南部地區的光照條件也遠低于西部荒漠地區,但是電價的差異可以彌補光照條件較差造成的成本上升。因此,我們認為從近期來看,分布式光伏的發展情景將會超過西部荒漠電站,應該得到國內政府的大力支持。
用戶側電價較高,而分布式光伏系統的安裝成本已經大幅度的下降,在國內東南部地區,分布式光伏系統發電的度電成本已經接近商業用電峰值價格(如深圳地區商業用電高峰價格為1.3元/度)。在光伏發電成本高于用戶側電價的時候,固定電價補貼政策即FIT政策是最合適和最能促進光伏應用發展的政策。但是光伏發電的度電成本低于用戶側電價后,補貼政策其實也需要做出一些改革,以便節約補貼金額,更好的起到促進光伏應用發展的作用。目前的形勢下,新興的補貼方式包括就地消費、自發自用及凈電表兩種。
就地消費即自發自用,可以減少電網調度的負擔,更加有利于電網消納。同時對于這部分電力的補貼一般較低,可以大大降低補貼的成本,減輕消費者和政府的負擔。對于中國東南部地區來說,工商業電價高于居民電價,而工商業的用電量大且用電高峰在白天,正好與光伏系統出力時間吻合,所發電力完全可以自身消費。最大的問題在于光伏發電的電能不穩定,電能質量不能滿足大多數工業生產的需求?傮w來看,我們認為這是最適合中國的補貼改進方案。在國際上,一般歐洲國家如德國、意大利開始探索鼓勵自發自用的補貼模式。
凈電表制就從用電數中減去光伏系統發電數再計算電費。其優點是方便居民屋頂系統白天發電晚上用電,計量簡單,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