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公司電纜業務在市場競爭力、客戶關系及盈利能力等方面依舊占據優勢,但因其資金壓力增大、流動性風險上升及光伏業務市場風險增加等因素,中利科技(002309)主體信用評級遭遇下調。
據悉,中利科技于2012年5月成功發行了短期融資券“12中利科技CP001”。上海新世紀(002280)資信評估投資服務有限公司(簡稱“上海新世紀”)給與其主體信用評級為“AA-”(展望為“穩定”)。不過在2月26日進行跟蹤評級時,上海新世紀將主體評級展望由“穩定”調低至“觀望”。
上海新世紀所下調中利科技主體評級主要出于三個方面考慮:資金壓力增大、流動性風險上升和光伏業務經營風險增大。
據了解,中利科技光伏項目采取“先建站后轉讓”的運營模式,業務擴張過程中資金缺口大,經營性現金凈流量持續為負,光伏業務運作模式已對其資金鏈構成較大壓力。而2012年以來,光伏行業景氣度明顯下滑,光伏業務經營風險增加。據了解,不少光伏企業,或者設計光伏行業的企業其光伏業務大都出現大幅虧損。
此外,《證券市場周刊》記者查閱中利科技財報發現,公司負債總額持續增加,2010年初負債金額僅為9.14億元,而到2012年三季度末負債總額已增長至82.71億元,資產負債率上升至74.44%。而從負債結構來看,中利科技現有負債中流動負債占比高達75.89%,其中有息負債達47.08億元。上海新世紀認為,“公司債務集中為流動負債,流動性風險上升!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中利科技股東頻頻質押公司股權以籌措資金。據2012年中報顯示,公司前十大股東中有四大股東存在股權質押情況。其中,大股東王柏興持有2.62億股,累計質押2.19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5.53%;而其余三大股東或全部質押,或質押大部分。
此外,上海新世紀認為中利科技在電纜業務上依舊具有一定優勢。上海新世紀認為,特種電纜業務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且客戶關系穩定,盈利能力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