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公寓樓的居民來說,安裝光伏發電系統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與同樓的居民協調樓頂的公共空間。
然而,分布式光伏發電在歐美國家已相當普遍和成熟,德國、意大利等國的光伏建筑應用占比已達80%以上。在美國,2010年有67%的光伏建筑應用是在非公用建筑上(居民與商業建筑)。“在沒有產生收益時還好說,一旦贏利,會不會產生鄰里糾紛?”石家莊供電公司營銷部客戶服務主管張小兵表示,屋頂光伏發電涉及眾多住戶以及物業公司等利益主體,安裝協調難。家庭大規模推廣光伏電站,還需要政府引導和物業公司等配合。
上網交易無憑據,補貼政策要細化
“如果國家補貼盡快落實,按15年收回成本的話,最少還能賺10年的錢。”安慧鵬期盼國家補貼政策的具體辦法盡早出臺。
安慧鵬,贊皇縣人,居住的是獨門獨院,投資2萬元建了總裝機容量為2千瓦的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項目。“如果不補貼,以現在4毛多一度電賣給電網,25年滿打滿算才能掙3000多元,這還不能產生其他的維護費用。”安慧鵬認為,沒有補貼,肯定影響光伏發電入戶積極性。“如果補貼到位的話,就不是幾十人報名安裝了。”石家莊市供電公司大客戶服務部工程師馬瑋說。
在國外,居民光伏發電都有補貼。據了解,德國將分布式光伏發電容量分為四個檔位,電站容量越大,電價越低。日本采取的是度電補貼,美國則是初裝補貼,大概是安裝總成本的30%—50%。“政策的扶持和補貼很重要,如果政府配套政策跟不上,監管不到位,分布式光伏發電將很難發展。”業內人士說,我國即將出臺針對自然人使用光伏發電系統的建設補貼或電價補貼政策,政策中需要明確如何結算、每度電補貼標準等。
政策問題同樣困擾著電力部門。馬瑋用“摸著石頭過河”來形容目前的分布式光伏發電工作。“經雙方約定,半年結算一次。我們買電,需要對方出具增值稅發票,如果是法人企業就好辦,但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的大多是個人,哪來的發票?”
種種疑問,在7月15日出臺的《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得到回應。“意見”在“完善支持政策”部分,明確提出“開放用戶側分布式電源建設”、“完善電價和補貼政策”,“支持和鼓勵企業、機構、社區和家庭安裝、使用光伏發電系統”,“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電量補貼的政策”,“根據資源條件和建設成本,制定光伏電站分區域上網標桿電價”。
業內人士分析,根據“意見”透露的信息,未來的電價補貼方案,將把光伏電站的投資收益率維持在8%—12%的偏低收益率。“因為度電補貼后,如果發電內部收益率過高了會導致行業盲目增長,增加國家負擔,同時對電網帶來影響;太低了,刺激不了市場發展。”專家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