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行業在經歷市場和盈利模式的變化之時,必將在格局上進行一次大變革。而光伏行業的新老交替,正在進行。
8月5日,合肥招標投標中心公布了《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合肥)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公告》,公告顯示,合肥賽維將以3.3億元的身價尋找買家,這比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社會化服務公司從賽維LDK手中接手合肥賽維的1.2億元價格高出超過一倍。
一位龍頭企業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沒有人會對這部分資產感興趣,除非政府在背后給予另外的鼓勵政策,如給予電站開發權、稅收優惠和幫助解決貸款。
而貸款,正在成為一部分光伏企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曾向無錫尚德放債的多家中資銀行,面臨著巨額貸款虧損。
“對以制造為基礎的這批光伏企業來說,目前最大的困難不是來源于雙反或者技術更新,最大的威脅幾乎已經沒有錢來買原料了。”上述龍頭企業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銀行態度未變
光伏行業的上一批貴族,即那批最早在中國開創也光伏行業的元老們。
舊貴族的特點是創始人擁有海歸經歷、民營企業、赴海外上市。其中的代表者有尚德電力、賽維LDK、阿特斯、英利新能源、晶科能源,天合光能。
舊貴族從創業伊始,就被帶上了神圣的高科技光環,受到眾多地方政府的扶持。在新能源原材料和市場“兩頭在外”的時代里,這批企業依靠開拓海外應用市場,鑄就了一個個造富神話。而他們的成功,與眾多地方政府和國內銀行給予的大力扶持緊密相關。
而隨著產業發展到產能過剩和歐洲市場近年的萎縮,這批企業在這一撥的大浪淘沙中,也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上述舊貴族一直籠罩在虧損的陰影之下。一位業內分析師預計,到今年三季度,以中游制造為主的這批海外上市光伏企業中,僅有幾家可能可以扭虧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