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放一馬”實為長久掌控“命門”
歐盟對我國提出要求,2015年再談判時,若向中國開放更大的市場(7吉瓦/年以上),則僅限于具有先進性、創新性的新一代光伏電池
7月中旬以來,曾經備受折磨的中國光伏迎來了接二連三的好消息。
先是我國裁定美韓太陽能級多晶硅存在傾銷,令那些好不容易挨過了“寒冬”,卻也命懸一線的中國晶硅廠家們著實興奮了一陣。隨后,重大行業政策性利好——“光伏國六條”又千呼萬喚始出來,而此前曾對中國光伏百般刁難的歐盟官員們卻也好似一夜間變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大哥”,竟給中國光伏留下了一條“出口價格下限0.56歐元/瓦,年出口總額7吉瓦”的“活路”。
但在欣喜過后,作為經歷了大起大落,理應漸趨成熟的中國光伏人,是否更應居安思危地考慮一些問題呢?例如,歐盟“知心大哥”給“中國兄弟”留下的,真是一條“活路”嗎?
事實上,幾經周折,中國光伏被迫作出的“雙限”承諾(限低價0.56歐元/瓦、限總量7吉瓦/年)僅執行至2015年,“待執行期滿后,歐盟還將就中國光伏產品的準入與我國展開新一輪談判,而這卻意味著,從此以后,中國光伏的‘命門’(價格、總量),將長久掌控于他人之手。”一位不愿具名的權威知情人士向記者著重解釋道,“此番‘價格承諾’中,有一則不為太多人所知曉的條款,即歐盟對我國提出要求,2015年再談判時,若向中國開放更大的市場(7吉瓦/年以上),則僅限于具有先進性、創新性的新一代光伏電池”。
“活路”前途未卜
根據“雙限”承諾中的“下限”承諾,未來我國出口至歐洲的光伏產品必須在0.56歐元/瓦以上銷售,而根據記者掌握的數據,歷史上我國輸歐光伏產品的最低價為0.38歐元/瓦,依此推算,未來中國光伏產品在歐洲的銷售價格漲幅將近50%。
要知道,這一漲幅的前提是,歐盟絕不允許中國企業像應對此前美國“雙反”那樣“曲線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