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中歐光伏貿易爭端“首戰告捷”的基礎上,一些中國光伏企業、行業協會思考的卻是如何搶占“勝利果實”,日前,坊間流傳“某協會正在制定輸歐光伏配額(7吉瓦)分配辦法”就是佐證。甚難想象,一個不靠“質量”靠“分量”的畸形秩序,如何能使中國光伏屹立不敗。
對于這一現狀,包括陳頡在內的多位業界專家紛紛建言,我國政府、光伏業必須居安思危,大力扶持符合國際潮流的新型光伏技術,并給予必要的政策傾斜。其中,特別應及時、著重彌補我國在國際未來主流光伏技術——薄膜領域的“短板”。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根據國家規劃,2015年我國光伏總裝機容量將達到35吉瓦,未來三年中國將新增裝機容量10吉瓦/年,加上歐盟留給中國光伏的7吉瓦/年,中國光伏未來三年將擁有17吉瓦/年新增市場。
但不要忘記,中國擁有30吉瓦的光伏產能,在可預見的未來三年快速增長后,內需光伏市場的萎縮幾乎不可避免,而若我們不痛下決心淘汰落后產能,屆時(2015年后)光伏今天“慘痛教訓”或許會再次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