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跟進提供組件
2009年之前,光伏行業曾是民營制造業活力最充沛的領域,國內外市場份額基本被幾大民營巨頭所把持,央企尚未在光伏領域站穩腳跟。 2009~2010年,全球光伏業出現衰退,從賽維到尚德,都相繼上演潰退的一幕,部分企業面臨信貸斷流、債臺高筑,加之歐美輪番“雙反”的沖擊,市場份額急劇萎縮。
上述企業人士稱,如果想通過進入下游建電站帶動光伏組件的銷售,必須建立大型電站,而目前電站資產不能證券化,要長期持有,現金壓力很大。
不過,光伏民企中的英利近期則與河南駐馬店政府簽訂200兆瓦光伏電站協議,與云南省的協議中更是計劃未來3年在云南布局3吉瓦的光伏項目。
英利還制定了“334”戰略,即未來英利光伏產品的市場分布將是30%地面、30%屋頂、40%分布式。
英利總裁辦副主任梁田向記者稱,國家政策導向是建光伏電站和分布式光伏發電,現在央企帶頭進入,這說明電站投資是有利可圖的,民企多以組件生產為主,央企也需要民企為其提供組件。
林伯強認為,今年央企在光伏下游領域大力擴張,很快會在明后年進入組件領域。